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新闻  >> 正文

遇见世遗 | 黄榦:朱熹理学第一传人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7月8日讯 据福州新闻网报道 《〈福州古厝〉序》中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世遗大会”为契机,将福州古厝的影响力与城市发展机遇紧密结合。闽都古建筑是福州历史文化的实证,福州市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喜迎世遗大会,走进闽都文化”系列报道,邀请福州本地专家学者讲述福州故事,传递闽都文化。今天推出第十三篇,敬请持续关注。

  《黄榦:朱熹理学第一传人》

  作者:郑黎明

  黄榦(1152年~1221年),字直卿,号勉斋,长乐青山人。少师从朱熹,后成为其女婿,并被朱熹视为道统继承人。历知新淦县、汉阳军、安庆府等,多有善政。以大理丞转承议郎终仕。卒谥文肃,赠朝奉郞。尝讲学白鹿洞书院,生徒广众。提举湖南学政时,奏请朝廷,以公帑易茶陵田350亩为石鼓书院学田,给养诸生。一生著述颇丰,可考的专著有《五经讲义》《四书纪闻》《诲鉴衙》《朱子行状》等。明万历中(1587~1598年),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意识,使得黄榦以传承理学作为己任,文章、道德、气节成为他追求的人生目标。他矢志不渝传承流布朱熹思想,使蕴含其中的求理、求实、忧患、力行、道德、开放等充满生命智慧的学术精神,根深蒂固地嵌入民族文化的传统之中。

  候师三月

  淳熙二年(1175年)冬,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村,大雪。

  23岁的黄榦已经在这里的客栈盘桓数日了。他要等待的人就是当时已名闻遐迩的大儒朱熹,可这位先生神龙见首不见尾,始终不见踪影。黄榦决定一直等下去,直至见到他。

  几个月前,他跟着为官的二哥至吉州(今江西吉安),向庐陵名士刘清之求学。刘清之一见黄榦,认为他是对道学悟性很强的非常之人,怕误人子弟,极力建议他回福建向自己的老师朱熹求学,并修推荐书一封带给朱熹。

  黄榦一路跋涉,迎风戴雪,满面尘霜,来到朱熹在五夫村的住处,可朱熹刚回婺源祭扫祖墓,不知何时归来。为了等待朱熹,住在客栈的黄榦,晚上睡觉连衣服都不敢脱,就等随时被朱熹召见。这样的日子一等就是三个月,到了第二年春天,春暖花开了,朱熹才施施然归来。

  当年,也是这样的鹅毛大雪天,两个福建同乡杨时和游酢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于是两人只好静立门口,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朱熹对他的祖师们的励志故事当然了如指掌。看到这个年轻人,居然虔诚地在这里等候三个月,颇为赞许。

  志向远大的黄榦十分珍惜在朱熹门下求学的机会,不浪费一分一秒读书和做学问。《宋史•黄榦传》记载:“榦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朱熹对这位高徒甚为器重。朱熹在写给刘公度的信中说:“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为了开阔黄榦的眼界,朱熹还叫他到吕祖谦那里请教,又叫他读张栻写的书,对当时鼎足而立的朱、吕、张三家的学术观点进行比较。

  淳熙六年(1179年),长兄黄杲卒,黄榦回福州治丧。第二年依旧未归,这使得朱熹十分沮丧,他在回复黄榦的信中感叹道:“吾道益孤,朋友难得……所望于贤者不轻。”自己“老病无聊,益厌俯仰,但思归卧山林与如直卿者一二人相与讲论,以终素业”。这表明朱熹与黄榦之间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仅仅是师生的关系,已经上升到知己至交了。

  后来黄榦回忆他当初师从朱熹的情景时说:“榦丙申之春,师门始登,诲语淳淳,情犹父兄。春山朝荣,秋堂夜清,或执经于坐隅,或散策于林垌,或谈笑布舂容,或切至而叮咛。”师生情深,溢于言表。

  许多人认为黄榦“候师三月”的故事,比起“程门立雪”来,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有联赞道:

  伊川府前立雪一尺,世皆尊程氏高弟称游杨载道南矣;

  紫阳户外候师三月,吾独赞朱子门人号颜曾续统北焉。

  葱汤麦饭两相宜

  淳熙九年(1182年),黄榦31岁,在朱熹门下已有八年之久了。这个大龄青年,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在他看来,“学问无穷,不可以轻儇浮浅得也”。朱熹每“语之以道德性命之旨,言下领悟”。黄榦这种安贫乐道、清心寡欲的品行和意纯志坚、刻苦求知的决心最终打动了朱熹,他欣然将自己最怜爱的四女朱兑嫁给了黄榦。

  当时的朱熹声名显赫,“公卿名家莫不攀慕,争欲以子弟求婚”,而他偏偏看中无甚背景、家境清贫的黄榦,正是看中黄榦一心向道、志坚思苦、励志为儒的才智。选择黄榦为婿,实际上是选择学术和事业的继承人。

  两年后,黄榦有了第一个儿子黄辂。为了追求更高的道学理想,身为人父的黄榦难以顾及生计,生活日渐拮据,却依然不改其志。好友梅羽曾到他家中拜访,见其“家徒四壁,日特蔬食以对”,但“宾客端坐,讲论至达旦不寐”。

  有一年盛夏,朱熹前来看望黄榦一家。女儿想好好款待老父亲,但因家境贫困,实在端不出什么像样的菜肴。无奈之下,女儿只好跑到屋后的菜园里摘了几根香葱做成清汤,然后又煮了一锅麦饭。

  朱兑从厨房端出葱汤麦饭时,面有难色、神情尴尬。深知女儿家里窘境的朱熹丝毫没有责怪,反而安慰道:“俭朴度日,是我们家的好家风。这样的饭菜已经不错了,吃起来不仅喷香可口,足以饱食,而且还能滋补身体,我有什么不高兴的呢?”

  临别之际,朱熹饱蘸浓墨,挥笔写下一首诗: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补脾。莫道此中滋味少,前村还有未炊时。

  岳父的这首题诗,黄榦恭恭敬敬地贴在壁间,当作座右铭以及家训。黄榦还在墙壁边上自题诗曰:“愚夫饱欲死,志士常苦饥。但能守箪瓢,何事不可为。”足见其安贫乐道之风。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永泰鲍道文:庄寨保护道路上的“追梦人”

鲍道文致力于保护永泰庄寨文化。记者 邹家骅 摄 台海网7月6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 “爱荆庄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爱荆’即‘爱妻’之意,体现着庄主鲍美祚对妻子的尊重和欣赏……”第44届世遗大会即将举行之际,7日记者走进永泰县同安镇爱荆庄,爱荆庄保护与发展理事会执行会长鲍道...

迎接世遗大会 福州推4条“七溜八溜”公交专线

台海网7月7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 为迎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近日,4条谐音“七溜八溜”的“7686”公交专线在福州正式开通。 据介绍,这四条“7686”公交专线分别为7686古厝专线、7686闽江夜景专线、7686福山郊野公园专线、7686烟台山公园专线。 四条专线分别亮出了浓浓福州特色的主题车厢,将带领福州广大市民和游客“游”福州古厝,“赏”闽江夜景,“逛”福山郊野公...

上下杭这座老宅院 如今成为闽都文化今昔相连的枢纽

台海网7月7日讯 据“一线台江”微信发布 罗氏绸缎庄位于福州上下杭,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使用面积1200平方米。2013年1月,罗氏绸缎庄作为“上下杭商号建筑群”的一部分,被列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氏绸缎庄的创始人是罗翼庭,早年间他在上下杭从事布匹生意。后来他...

喜迎世界遗产大会 3000年历史的揖礼再现福州

《揖礼天下》MV正在福州文庙拍摄。 陈进文 摄   中新网福州7月6日电 “揖礼皇天,揖礼后土;声声感恩,父母养育苦;揖礼圣贤,揖礼师尊;点点星光,照亮漫漫路……”6日,《揖礼天下》古典礼乐舞歌曲从福建福州文庙传出,几十位小朋友穿着汉服行传统揖礼,古风古韵。   双...

世界遗产青年论坛开幕侧记:在世遗保护中发出青年之声

2021世界遗产青年论坛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记者 叶义斌 摄   台海网7月6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 当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遇上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福州城,世界遗产保护的新故事逐步铺展开来。5日晚,2021世界遗产青年论坛在福州开幕,围绕“世界遗产和可持续生计”,参会的各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