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新闻  >> 正文

赞!福州这位非遗传承人,让闽剧更有“虾油味”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近日,71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

闽剧代表性传承人林瑛重返舞台

福建省闽剧艺术中心

主演了闽剧《梅玉配》

这是她继《王莲莲拜香》之后

时隔16年再次演全本大戏

她告诉记者,复演《梅玉配》

主要是为了向国家图书馆报备影像资料

为了剧团发展

主动让出舞台

10岁那年,林瑛踏入了闽剧艺术的大门。

1979年,福建省实验闽剧团复排《梅玉配》,林瑛饰演沈红芳,首轮在茶亭连演39场,场场爆满。

林瑛在《梅玉佩》中的扮相

1993年,已主演过《潘金莲》《花烛之夜》《卓文君》等50多部闽剧大戏的林瑛,被任命为福建省实验闽剧团团长(后团改院)。当时团里演出人才“青黄不接”,平时只能演一些不需小生、花旦的“寡妇”戏。

此时,福建艺术学校闽剧表演班的一批学员即将毕业,林瑛从中发现了后来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周虹、陈洪翔、陈琼等好苗子。

她说:“那时我还不到45岁,是戏曲演员表演最成熟的年龄。为了让闽剧团早日恢复生机,让年轻人早日挑大梁,我决定主动让出舞台。现在看来这个决定太对了,毕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

林瑛在《王莲莲拜香》中的扮相

带出许多高徒

授戏“加头补尾”

2008年,林瑛获得国家级非遗项目闽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拿到证书的瞬间只觉得这是一种荣誉,退休后才渐渐明白,这对我而言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004年,周虹、陈琼、陈言芳等三位国家一级演员拜林瑛为师,近几年林瑛又收“90后”演员林青霞、许惠銮为徒。她还指导赵嘉雯、张林娜、吴丽敏、黄许杰等年轻演员,在福建省水仙花戏剧比赛和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中摘金夺银。

折子戏需要单独成篇

为让一般观众了解

折子戏中的人物和故事

林瑛近些年在给学生传授折子戏时

常常给原作“加头补尾”

增加了不少唱腔和台词

林瑛早年剧照

剧本加入俚语

增加“虾油味”

林瑛退休后担任过福建省闽剧艺术研究会会长,她时常驾车在长乐、连江、福清等地穿梭,帮助民间职业闽剧团发展。长乐大众闽剧团、海峡闽剧团、长乐闽剧院、连江艺昌闽剧团、福清侨乡闽剧团、福清国辉闽剧团等排演的不少新戏,都得到过林瑛的指导。

林瑛说

现在不少年轻人不会说福州话,多数年轻闽剧演员拿到剧本只会“文读”,导致闽剧的“虾油味”淡了。

省实验闽剧院最近在排新版《荔枝换绛桃》

林瑛担任该剧的语言顾问

她带着年轻演员反复读剧本

捕捉能增加“虾油味”的元素

剧中有一句话是“脑袋会搬家”

用福州话“文读”显得很平常

但如果改成“六斤四会落地”

可能会让观众会心一笑

因为老福州人将脑袋称为“六斤四”

林瑛说,闽剧好不好看

要看演员能否活用方言

如果“虾油味”没了

那就不是闽剧了

来源:福州晚报

相关新闻
内蒙古剪纸非遗传承人赵美玲——黄河银剪 红纸丹心

赵美玲在创作剪纸作品 翟钦奇摄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黄河岸边,有这样一座特殊的博物馆:它面积不大,却有多部史诗般的艺术作品;它装修并不豪华,却挂着自治区级、市级多个教育基地的牌子;它的地段并不繁华,但却迎接过来自欧洲、美洲等许多国家以及港澳台的参观团。 ...

风筝世家的女传人【组图】

在潍坊市杨家埠村,杨红卫在绘制风筝图案(4月16日摄)。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红卫出身风筝世家,自1982年师从祖父杨同科学习潍坊风筝扎制技艺,先后在北京、深圳等地进行扎制和放飞表演。1992年她回到家乡潍坊市杨家埠村,专门从事风筝制作。   在近40年的创作实践...

以乐器文化传承非遗 两位“80后”美女在厦琴箫合奏

台海网4月15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日前,一场关于古琴和南音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在厦门同安区汀溪镇顶上村慧观书院举办。两位“80后”卓越的非遗传承人——古琴广陵派十二代传人乔月、知名南音传承人蔡雅艺结伴于此,进行乐器和文化的双重对话。该活动由慧观书院院长...

闽剧《生命》将代表福建晋京演出

台海网4月11日讯 据福州新闻网报道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从本月开始至7月,将共同主办“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此次展演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140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突出建党百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   记者10日了解到,福建此次共有闽剧《生命》、话剧《过海》、音乐剧《瞿秋白》、芗剧《谷文昌》4台剧目入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