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新闻  >> 正文

福州盖山镇:百年古厝心远庐的蝶变(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心远庐修缮前后对比(采访对象供图)

活化利用传承文化

经过精心打磨,“千年文化融于一厝”的郭宅博物馆14日喜迎访客。“相传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郭子仪的第九代嫡孙郭华从长安携家族入闽,辗转迁移留居郭宅乡繁衍至今,本地族亲有4000多户近两万人,在外的也有上万人。”博物馆负责人告诉记者。

博物馆共有8个篇章,一楼是族裔贤俊篇,讲述郭姓的起源、郭宅村历朝的建制沿革,展现历代名人志士艰苦创业、奋斗打拼的故事。二楼有文物古迹、家风家训、兴学重教和竹编工艺等篇章,介绍郭宅村内的30多处文物和历史建筑、村民兴学育才的故事以及郭宅非遗竹编工艺的发展史等。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还讲述了“五四”先驱郭梦良和福州才女庐隐夫妇的故事。

“郭宅村的梦良楼也建成于1920年左右,是纯木结构大宅院。郭梦良在这里读书成长和成家立业。”博物馆负责人说,郭梦良北大毕业后,在上海参与筹建“国立自治学院”,后与庐隐在上海结婚。1925年他在上海逝世,庐隐送棺回榕,并在郭宅家中生活了8个多月。

在这里,游人还能看到明朝嘉靖年间十八勇士抗击倭寇抵御外侵、黄花岗起义郭氏三烈士舍身就义,以及抗日英雄郭奇珊英勇殉国的故事,感受这里走出的郭氏儿女一脉相承的英雄气概。

两年多来,很多郭宅村的村民搬入新居,但村里古厝、古建筑的修复和活化,依然牵动着不少人的心。郭氏后裔、郭宅村村民常常回村参观、追忆往事,还有来自三明等地的郭氏后裔前来认祖归宗。

由于郭宅村以竹编闻名,仓山区因势利导,在郭氏祠堂建设了郭宅竹器博物馆,对郭宅竹编文化、仓山乡土文化作了详细的梳理和展陈。这里也成为凝聚郭宅人心的地方。

“有历史文脉的城镇化,才是高水平的城镇化。郭宅村旧貌换新颜,同时郭宅文化也得到保护和传承。接下来,仓山区还将因地制宜选点建设更多村博物馆,丰富展陈方式,展现建筑历史风貌,盘活文化遗产,为百姓留下美好的乡愁记忆。”仓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吴旭涛 通讯员 王光华 陈仪 文/图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奥地利:走进铁路博物馆

这是3月14日在奥地利下奥地利州施特拉斯霍夫-海兹豪斯铁路博物馆拍摄的火车机车。 这座铁路博物馆由一座大型铁路调车场改建而成,展示欧洲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火车机车。 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这是3月14日在奥地利下奥地利州施特拉斯霍夫-海兹豪斯铁路博物馆拍摄的火车机车。 ...

文博游:阅尽千年灿烂文明

苏州博物馆内游人如织。  王 初摄(人民图片)   日前,“太平有象——汉唐乐舞展”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展,图为参观者在观看展品。  新华社记者 李 安摄   如今,博物馆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宝库和精神盛宴,众多游客喜欢走进博物馆亲近文物,浸润在中华文...

晋江永和钱仓:一座耗银13万两的百年古厝

台海网3月12日讯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 日前,在晋江永和镇永和村,钱仓古厝群,成了泉州热门的乡村旅游打卡点。古时,因在此地设仓收粮纳税,故名“钱仓”,并沿用至今。漫步村落,长长的党建文化长廊,展示着乡村振兴的点点滴滴,一幅幅精心绘制的农耕画卷,呈现着新农村的风土人文...

一座耗银13万两的百年古厝——晋江永和钱仓

台海网3月11日讯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 日前,在晋江永和镇永和村,钱仓古厝群,成了泉州热门的乡村旅游打卡点。古时,因在此地设仓收粮纳税,故名“钱仓”,并沿用至今。漫步村落,长长的党建文化长廊,展示着乡村振兴的点点滴滴,一幅幅精心绘制的农耕画卷,呈现着新农村的风土人文...

福州:小小讲解员为你“讲古厝”

“我是红领巾文化宣传志愿者朱宣霓,这里是高士其爷爷的故居……”   3月8日下午,在福建省福州市鳌峰坊历史文化街区,一位身着红马甲、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格外引人注目,她领着一群游客穿行在街区内,用稚嫩的声音为游客导览。   这位名叫朱宣霓的“小导游”,今年才6岁,两个月前,她通过选拔考试,成功加入鳌峰坊小小讲解员团队,成为福州市红领巾文化宣传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