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新闻  >> 正文

福州鼓楼法院按民法典新规宣判一起民间借贷案件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近日,福州鼓楼法院宣判了一起民间借贷案件,这是该法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修订后宣判的首例涉及民间借贷利率保护上限的案件。

 

  2019年1月31日,韩某向某投资公司转账50万元,2019年2月1日,韩某与某投资公司签订《借款协议》,约定:某投资公司向韩某借款50万元,借款期限自2019年2月1日起借6个月;计息方式借款按年利率24%计息。某投资公司收到借款后,已依约向韩某支付借款利息至2020年1月31日,此后,未向韩某偿还利息。为此,2020年11月13日,原告韩某将被告某投资公司诉至鼓楼法院,请求判令某投资公司偿还韩某借款本金50万元及利息9万余元。

  福州鼓楼法院审理查明,原告韩某与被告某投资公司之间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合法有效,某投资公司收到韩某出借的款项后仅向韩某支付利息至2020年1月31日,已构成违约,应承担继续履行合同赔偿损失的违约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一条规定,韩某主张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8月19日依照月利率2%计付利息,未违反法律规定,鼓楼法院予以支持。2020年8月20日之后超出年利率15.4%部分,福州鼓楼法院不予支持。

  综上,福州鼓楼法院依法判决某投资公司应向韩某偿还借款本金50万元,并支付利息(以50万元为本金,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8月19日,按月利率2%计付,2020年8月20日至实际还款之日止,按年利率15.4%计付)。

  法官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禁止高利放贷作了明确的规定,借款利率不得违法国家有关规定。该规定中“禁止高利放贷”系民法典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民法典亮点之一。最高院据此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修改了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为标准,取代原来的“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大幅降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引导整体市场利率下行,规范民间借贷活动,确保民间借贷平稳健康发展。 (张卓怡 王明亮)

来源:中国新闻

相关新闻
打印遗嘱是否有效?厦门这起遗产继承纠纷判决来了

台海网1月19日讯 据厦门电视台报道 父亲留下一份遗嘱,为何子女在遗产继承分配过程中还会起纠纷呢?近日,思明法院审理了一起遗产继承纠纷,弟弟对父亲订立的遗嘱提出质疑,与同父异母的哥哥姐姐对簿公堂。这起纠纷,也是思明法院自《民法典》颁布以来,审理的第一起有关“打印遗嘱”的民事诉讼。   遗嘱订立人谢某荣共有三名子女,大儿子与大女儿系第一任妻子所生...

18个订单诉讼解约 《民法典》首例!不通知对方也可解约

台海网1月1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曾艺轩 通讯员 思法)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近日,思明法院依据《民法典》关于诉讼解约中合同解除时间的规定,做出了首个相关案件判决。   据悉,诉讼解约是指当事人一方未通知对方,直接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张解除合同。针对“诉讼解约”的情形,之前法律并未做出明确规定。此次,《民法典》正式...

街拍美女,也侵犯肖像权?导报“律师来了”详解《民法典》维权“9问”

台海网1月1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曾艺轩/文)遭遇性骚扰,该怎么维权?舆论监督影响他人名誉,要承担民事责任吗?打球对抗受伤,对手要不要赔?遭遇高空抛物,受害者咋维权……   昨日,导报“律师来了”《民法典》咨询热线开通第二天,热线依旧火爆。与第一天咨询的热点不同,昨天更多的读者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遭遇侵权如何维权等方面。   昨天,读者咨询的...

炒股赚的钱也是夫妻共同财产?读者“10问”民法典,海峡导报“律师来了”解疑释惑

●不离婚能分割共同财产吗? ●全职妈妈,离婚能要求补偿? ●网络虚拟财产,可以继承吗? ●外甥和侄儿,也能代位继承? ●老公出轨,女方能多分财产? ●借钱没用于家庭生活,算夫妻共同债务吗?   台海网1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曾艺轩/文 叶允平/制图)老公出轨,女方...

云霄灯谜晚会《民法典》宣传寓教于乐人气高

台海网1月1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郑玮玮 通讯员 云报)日前,云霄县委依法治县办、县司法局、县财政局联合举办“美好人生,《民法典》与你同行”大型专题灯谜晚会。   灯谜活动既丰富拓宽了《民法典》宣传渠道,提升了普法宣传效果,又让群众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猜谜活动中,增加对《民法典》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感受法治文化的内涵,提高了群众学法守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