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街道养老助餐中心食堂到吃饭时间,老人可自助选菜肴(资料图)。
台海网1月10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 健康、养老,关乎国计民生。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实施温暖榕城等九大专项行动。市人大代表聚焦健康卫生、养老服务建言献策,给生活“加温”,让幸福“提速”。
代表关注
健康福州建设
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市人大代表黄勤贵建议,建立健全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增加基层实用型医学人才供给,可以以“政府出资、定向招生、定向就业”为原则培养人才。
市人大代表林铎建议,加大乡村医生的扶持力度,出台利好政策,鼓励本地户籍的医学大学生毕业后回原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就业服务,考核合格后,在卫生事业单位考录中予以政策倾斜。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市人大代表李兰建议,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开展名(老)中医工程建设,并做好“师带徒”等工作,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学科团队。
“要在市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设置中医诊疗区域、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设备和必备中药。”李兰说。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市人大代表杨其罗建议,进一步提升二级医院医生医疗水平,加大对二级医院医生的培训力度。同时,轮流抽调三甲医院医生定期前往二级医院为患者就诊。
杨其罗还建议完善和普及网络在线问诊渠道。
部门连线
城区打造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市要争取202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保持在全省前列。争取至2025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7张,至2035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8张,力争进入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争取打造5家左右能够跻身全省一流的市属医院,重点培优10~15个优势特色学科。
“城区将打造形成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农村将全力提升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水平与基本防病治病、健康管理、中医药服务能力。”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大力推进家庭病床服务工作,今年家庭病床试点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此外,我市将进一步健全中医药体系建设,探索走出深化医改的“福州模式”,构建形成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
代表关注
养老服务保障
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市人大代表林月华建议,在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制度方面,除了做好总体规划外,各项具体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可操作性。比如,建立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制定出台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老年人能力评估、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等具体标准。
“同时,加快推进服务平台智能化建设。”林月华说,要整合目前已有的智能化平台,融入“智慧社区”建设,避免重复建设。
大力推进长期护理保险
市人大代表薛爱国建议,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确保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行稳致远。加紧专业人员培养和设施建设,制订相应的护理标准。
部门连线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年内建成投用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提升建设16个城市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家园)和15个农村示范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推动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建设36个老年人助餐点,推进6000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加快推动泰康·福园落地建设,鼓励医养融合发展,全市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0%以上。
目前,我市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已基本建成,已在鼓楼、晋安部分养老服务机构试用,并将于年内正式建成投用。该平台运行后,老年人可以通过APP预约“六助一护”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也可以检索养老机构并进行床位预订。另外,平台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和使用服务等情况,给他们推荐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力争2023年基本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底,我市印发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实施方案》,力争2023年基本建立适应福州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据悉,我市将发挥“互联网+”优势,打造具有福州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险落地模式,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管理服务平台,用科技规范服务流程,用数字化升级传统护理服务,实现参保管理、待遇算法、考核评价、基金结算和服务行为数据汇聚的全程智能化管理。 (福州晚报记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