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新闻  >> 正文

福州罗源县:护好“一朵菇” 振兴动力足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十三五”期间,罗源县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引导菇棚改造、扩大保险覆盖面,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保障菇农利益,助力乡村振兴

护好“一朵菇” 振兴动力足

台海网10月29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在罗源,以秀珍菇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对乡村振兴举足轻重。“一菇独秀,八业并举”一直是罗源发展农业产业的方向,全县秀珍菇产量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60%。

但是“身形庞大”的罗源秀珍菇产业,在发展中仍面临一些瓶颈,如菇农零散种植,缺少企业投资,技术更新不快,产业基础薄弱,突出表现为抗风险能力较弱。

为了增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活力,“十三五”期间,罗源县从提升基础设施、引导菇棚改造、扩大保险覆盖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其抗风险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保障菇农利益,为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强基础,产业由散到聚

金秋时节,罗源县起步镇刚刚完成修缮的团结渠内,绿水畅流,引来群众连连点赞。“政府投资兴修水利,我们种菇有了坚强的依靠。”起步镇巾帼食用菌合作社负责人黄銮英说。

起步镇地势低洼,加上河道淤积,之前一到台风季,菇农们就担惊受怕。黄銮英说,由于“靠天吃饭”,菇农们普遍比较保守,零零散散、不敢轻易扩大规模。

为了破解困局,“十三五”期间,罗源县积极谋划为农业产业强基础、增保障。起步溪是罗源县主要河流干道之一,起步镇食用菌产业主要分布在起步溪沿岸。近年来,罗源县兴修水利,改变了起步溪防洪能力较低、排涝系统年久失修等局面。

2019年,起步镇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获得中央1000万元资金补助。罗源县以此为契机,积极配套资金,进一步支持食用菌产业强镇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规划建设食用菌种植核心区和食用菌产业三产融合区,逐步打造标准化、周年化的连片生产区,促进产业资源集聚。”起步镇党委副书记林霞说。

政府支持,让原本松散种植、粗放发展的菇农们自发抱团,提升技术、扩大规模。目前,起步镇已经形成以长治片为核心,涵盖起步、沈厝、党林、上长治、下长治、洋北、护国等村的食用菌种植片区,并且引进了4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打造出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体验中心,实现了新品种引进、种植规模扩大、技改升级、三产融合等多个方面的产业提升。

换菇棚,链条从短变长

近日,创味食品智能恒温菌菇食品加工项目在起步镇开工。该项目将打造集“菌种生产、菌包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延长起步镇食用菌产业链,其智能、恒温的新式菇棚颇为关键。

菇棚,就是食用菌产业的厂房、车间、生产线。最早时,起步镇种菇用草棚,防风能力很弱。后来发展到竹木棚,抗风险能力依然不强,菇农花大价钱提升菇棚的积极性也不高。(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如何打破菇棚这个瓶颈?近年来,罗源县针对食用菌产业的特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引导菇农、企业将竹木棚升级为钢架大棚,通过加固改造,提升防抗台风能力。目前,起步镇23家食用菌企业种植大棚都已完成改造工程。

此外,罗源县还投资建设标准化菇棚,让菇农们租赁种植,减少风险。“我们盘活了起步花卉市场等土地资源227.1亩,集中建设秀珍菇标准厂房等一批基础设施。”起步镇党委负责人陈文告诉记者,“菇农租菇棚种植,投资少、风险小,增强了扩大生产规模的信心。”

升级后的菇棚有的还变为“地标建筑”,延伸了产业链条,让“一朵菇”成为观光农业的亮点。

本月底,起步镇下长治村的菇姑农场即将开门迎客。以现代化菇棚为依托,菇姑农场将打造以食用菌文化科普教育为特色,以健康养生食用菌食品深加工为核心,集种植生产、科普教育、亲子体验、休闲养生为一体的菌菇主题农庄。同时,也将挂牌“起步镇农场联盟总部”,成为起步镇108个农庄、农场的“领头羊”,发展三产融合,推动“农业+旅游”等创新实践。

增保障,保险覆盖面更广

今年7月开始,罗源县出现连续42天的高温天气。罕见的高温天气使秀珍菇菌包陆续出现不出菇及烂棒的情况,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不过,与往年相比,有的菇农感到很庆幸。今年,起步镇实现了食用菌政策性保险全覆盖,此次高温造成的烂包,已经纳入人保财险罗源支公司“高温烂包险”的保险范围,可以获得赔付。

罗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林辉介绍,由于食用菌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多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风险,过去很难实现赔付全覆盖。今年,人保财险罗源支公司在前期调研以及与食用菌协会沟通交流的基础上,首次将“高温烂包险”纳入了保险范围。

“我们开通理赔绿色通道,赔款总额共257.8万元。”人保财险罗源支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最大的一笔赔付额为42.84万元。

保险扩大覆盖面,让食用菌成为有依靠、有保障的产业,一方面让菇农投资更有信心,另一方面也给了金融机构加大扶持的底气。

最近,起步镇诚华秀珍菇种植场负责人黄春华,成功申请了100万元“菌菇贷”。这是罗源县农信社围绕起步镇特色产业推出的专项贷款,精准服务菇农。

“以前做农业风险高,不容易获得贷款,所以不敢轻易扩大生产。现在有了‘菌菇贷’,我就能大干一场了!”黄春华说,他去年生产了500多万包菌菇包,今年生产规模打算扩大一倍。(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肖丹 刘其燚

相关新闻
闽南秋色【图】

这是福建泉州南安市罗东镇附近秋色(10月28日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福建省南安市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逐渐形成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城乡发展格局。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这是福建泉州南安市罗东镇附近秋色(10月28...

知名茶企二十载“初心坚守”:复兴新茶业 助乡村振兴

多年前,一句“十万个茶企比不过一个立顿”深深的刺伤了中国茶叶圈的从业人士,这也成为中国新茶业复兴开始的源动力之一。   27日,在“铁观音之乡”,福建泉州市安溪县华祥苑茶庄园中,一场以“回归初心,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特殊庆典活动成功举行。这一刻,是知名茶企华祥苑创立20周年,也可以说是对中国新茶业复兴的阶段盘点,同时也是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

两岸嘉宾相聚金秋 畅叙“在希望的田野上”

新华社宁波10月28日电(记者赵博、顾小立、肖逸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智能农业建设、促进生态社区营建……以“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主题的第三届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28日在浙江宁波开幕。200余位两岸嘉宾相聚金秋,共商发展大计,同促乡村振兴领域合作。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徐涛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两岸农业发展的愿景是一致的。台湾强调“三生”即促进生...

南平三楼村:山窝里飞出婚庆网红村

千年情人樟下,一对情侣在拍摄婚纱照。陈星火 摄   台海网10月28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地处南平市延平区茫荡山深处的三楼村曾是省级贫困村。最近,这里成了婚庆网红村,不仅有许多年轻情侣来此拍婚纱照,还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的目光,连带着村里的大米、笋干、板栗等农产...

石狮市永宁镇前埔村:从“一穷二白”到“村强民富”

台海网10月28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村强民富”,20多年来,石狮市永宁镇前埔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路。“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前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文聘坦言,前埔村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党支部坚强有力的领导。前埔村聚焦乡村振兴工作达标创优标准,围绕支部强组织力、干部强战斗力、党员强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