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新闻  >> 正文

定西青年福州工厂脱贫追梦记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印染厂里,马伟刚利索地转动着圆桶,让白色的蕾丝布随机器卷入脱水管道,接着从另一端整理好半干布料送往下道烘干工序。这名甘肃定西小伙子工作的熟练程度与其他工人无异,仔细看,才会注意到他时而抽动的面庞和微微摇晃的身体,这是一位残疾青年。

  伴随轰鸣的机器声,马伟刚成为印染厂的脱水理布工已3年多了。这条位于福州长乐区的福建东龙针纺有限公司车间流水线,是定西青年奋斗脱贫的见证,也是福建福州与甘肃定西扶贫劳务协作的一个缩影。

  “以前找工作四处碰壁,看到福州企业组团到定西招工,尝试报个名,没想到就被录取了。”马伟刚吃力地说。2012年他在从事建筑工作时不慎从高空坠落,后脑勺摔伤,落下了残疾。

  2017年3月,通过福州与定西对口扶贫劳务协作,马伟刚从西北来到福州,进入针纺厂上班。公司为他安排了操作简单的岗位,通过一个月培训,加上勤学肯干,马伟刚开始独立操作机台,并日渐熟练起来。

  “这里的工作比以前工地轻松,而且收入也不错。”马伟刚如今已自力更生。月工资5000多元的他,每月给父母寄去生活费,去年还在县城贷款买了房,利用近年积蓄付了首付。

  据长乐区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福州长乐区对口帮扶定西漳县,截至目前已输转漳县籍员工339名,其中贫困人口292名。根据福州市统一标准,工作满6个月的定西建档立卡贫困户,可获得交通补贴、生活补助及岗位工资补助共13500元。

  从西北内陆来到东南沿海,不少定西青年不仅仅满足于谋一份工作,也追求在岗位上学到技能,争取更好的事业发展前景。

  27岁的张刚刚去年和妻子马金芳进入福建东龙针纺有限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习,他成为公司里的技术骨干,每个月有7000多元收入,妻子作为打样辅助工每月也能挣4000多元。夫妻俩说,在这里干一个月抵得上在老家干一年。

  “厂里还提供夫妻房,管吃管住,我们在福州工厂的收入足以负担定西家中老人和3个小孩的生活。”张刚刚说,希望接下来学习更多技能,“更上一层楼”。在中控环节负责调试机器参数的他,干劲十足。

  自2017年福州与定西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以来,在劳务协作方面,累计转移定西贫困劳动力8091人次。据福建东龙针纺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艾国堤介绍,企业稳定在岗的定西工人近60名,分布在不同岗位。

  今年的疫情并没有阻碍定西青年到福州打工的脚步,福州用包机包列的办法接来了定西务工人员。

  岳合明和妻子今年成为从定西到福州打工的受益者。他们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今年3月份刚做了手术。由于享受到国家相关医疗报销政策,加上夫妻俩在公司打工的收入,他们的压力小了很多。

  “企业既履行了社会责任,又缓解了自身用工紧缺问题。”艾国堤说,公司提供临时性公益性岗位补助,给定西贫困职工获得额外收入的机会。公司还提供技能培训,确保定西务工人员“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 (新华社记者邓倩倩、吴剑锋)

相关新闻
在西部沙漠引种火龙果——台商张硕元甘肃扶贫记

清晨6点,天色微明,张硕元拿着记录本走进火龙果种植大棚。树苗已超过他的肩头,侧枝下垂正成长为结果枝,他埋头记录生长情况,喜悦的表情在黝黑的脸上慢慢绽开。   “树苗长得比预期好,按期结果没问题。”年过五旬的张硕元把火龙果种植看成是自己的二次创业,而这次他还肩负着帮助当地村民过上好日子的重任。   张硕元来自台湾桃园。1997年,三十出头的他来到大...

20余家媒体主播相聚福建漳州说脱贫

14日上午,“小康在福建·主播说脱贫”——大型主题采风采访漳州行创作活动启动,20余家媒体主播相聚福建省漳州市,将见证漳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成果。   本次活动以“脱贫攻坚奔小康”为主题。活动期间,主播们将分组深入漳州全市各县(市、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

屏南:高山蔬菜成了富农产业

台海网9月14日讯 据闽东日报报道 走进屏南县棠口镇的仕洋片区万亩高山蔬菜基地,一派繁忙景象。运苗、栽苗、除草、搭支架,一波操作让人眼花缭乱,当季花椰菜收成之后,基地又迎来一波生产旺季。 屏南是我省蔬菜种植大县,已经有25年的高山蔬菜种植历史。如今,全县4万多名菜农凭...

扶贫路上的青年志愿者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场上,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名字叫扶贫青年志愿者。围绕政策宣讲、信息对接、项目帮扶、问题反馈、效果评估、支教助学等内容,他们开展专项扶贫志愿服务活动,为扶贫攻坚大业添砖加瓦 扶贫路上的青年志愿者 台海网9月14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从2004年起,我省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基础上,每年招募300名大学生志愿者到三明、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