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新闻  >> 正文

闽清这位驻村书记带村民走出致富新路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张兆雄(左一)向到访的团市委领导介绍特色义由青白瓷罐蜂蜜。(受访者供图)

    台海网5月24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 “第一批蜂蜜要到端午才出,但订单已经来了不少”“乡村振兴网络服务平台马上上线,农产品直接对接市场,我们还能在上面办公”“又一家企业下周要注册在我们村,不仅能增加村财,还引来了人才”……眼下,在闽清县东桥镇义由村,订单不断,好项目接连“上马”,村民、村干部忙里忙外。这样的火热景象,已成了义由村这两年的“新常态”。

  2019年,义由村村民人均年收入17852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8.6万元,分别比2017年增长58.7%和528.4%。

  改变,始于省公安厅派驻义由村第一书记张兆雄的到来。

  2017年年末,初到义由的张兆雄把村子走了个遍。“当时的义由产业基础薄弱,基层组织软弱涣散,2018年初,村财收入不到3万元。”张兆雄回忆。

  该从何处着手改变现状?张兆雄首先把重点落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有好组织、好队伍才能带着村子找到好出路。

  为此,他一方面规范村自治自理工作机制,带领村支部梳理农村土地管理、村集体“三资”管理等工作,理清两委与村民间历史“欠账”。另一方面,围绕“四议两公开”,将村里所有重大决议、项目情况及各类经费使用情况全部公开,并通过周工作例会制、村干部坐班值班等制度增强村干部、党员的责任意识。“我们还组建了村团支部,让年轻人直接参与到村里项目建设、活动开展中,既是锻炼,也是考验,为下一次换届培养后备力量。”张兆雄说。

  有了队伍,如何带着村民富起来?张兆雄将目光投向了义由村大片大片的乌桕林上。

  据介绍,义由村有300多亩天然乌桕林,每到乌桕花开,省内外大批养蜂人便到村里放蜂采蜜。然而当地村民苦于蜂蜜寻不到销路,虽有养蜂传统,却始终没有大规模养殖。

  义由的乌桕蜜品质如何,能不能作为产业发展起来?带着这一问题,张兆雄找专家、跑市场,在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杨文超博士那里得到了答案:乌桕花蜜有着较好的保健功效,且当地乌桕林资源丰富,可以大规模发展。按照杨文超的建议,张兆雄带领村民们将蜂蜜的包装从各种型号的矿泉水瓶,升级成统一的塑料瓶或具有当地特色的宋元青白瓷罐,并强化产品检测。往年每公斤最多卖40元的蜂蜜,卖到了100元。

  义由村支部还推行党员能人帮贫带富模式,成立养蜂合作社,以村支委为社长,5名党员能人为骨干,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形式,共吸纳培养新蜂农25户,助力脱贫攻坚。同时,还加强与机关、企事业单位扶贫共建,开展与“福州马语美食”等网络平台对接合作,搭建稳定销售渠道。

  2018年以来,义由村实现蜂蜜产量4.1万斤,产值198万元,农户增收约117万元。“如果不是张书记,我们仍然只能蹲在公路边摆摊卖蜂蜜。”合作社社长黄其良感慨道。

  推动蜂蜜产业发展,仅仅是张兆雄带领义由走出的致富新路之一。近年来,该村修建了义由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改造原义由交通道班用房为“义由乡村文化创客中心”,有效盘活闲置集体资产,吸引企业到村注册落户投资。

  “项目、优质企业接连落地,村干部、村民干劲满满。我们将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今年年底力争实现村集体经营收入超30万。”张兆雄充满信心。

  (福州日报记者 林瑞琪 通讯员 郑周)

相关新闻
习声回响|村民都盖新房了吗?听听总书记“下团组”惦念的那些事儿

“你们的垃圾都运到哪里了?”“村民都盖新房了吗?”“你们还需要些什么?” …………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参加人大代表团审议、政协界别联组会讨论,同代表委员们坦诚交流,拉家常、话民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点一滴,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牵动着总书记的心。2020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总书记以往“...

西洛的致富故事【组图】

在西藏拉萨市达孜区,缝纫工人加央旦增在服装车间操作缝纫机(5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格桑边觉 摄   在西藏拉萨市达孜区,西洛的学徒旦增扎西在给面具塑形(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格桑边觉 摄

扶贫路上有“荆棘”也有“花香”

新华社昆明5月17日电(记者杨静 严勇)海往是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雪山镇新联村第一书记,今年是他驻村第四年。起初,他觉得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和村民做起工作来并不难,可驻村的日子往往喜忧参半。   “实际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海往说,新联村是全镇最贫困的村,天蒙蒙亮他就开始走访贫困户,赶在村民出门劳作前了解情况,有时饭都顾不上吃。   收入怎么样?...

“边麻沟”致富记

新华社西宁5月18日电 题:“边麻沟”致富记   新华社记者周喆 白玛央措   5年前,这个少数民族村庄人均收入仅千元,全村不到200户村民中就有90多个单身汉;眼下,村民人均收入近1.5万元,外村姑娘都以嫁到“山沟”为荣。   边麻沟巨变,源于一片“花海”。   海拔2800米的边麻沟村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立夏已过,这里才出冬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