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屋在五城区全面铺开。福州日报记者 叶义斌摄
4.创新有术 走好发展新路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是中央赋予福建、福州的重大历史使命。在守好“生态底”、打好“生态牌”、算好“生态账”的同时,福州更打好“创新牌”,以改革思维和创新办法,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选择中,走好生态文明建设的“福州步伐”。
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意。作为46个先行先试重点城市之一,福州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2019年5月,福州全面推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9月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和处置“四定”工作。其中,福州市红庙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创新垃圾后端处理设施建设,聚焦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目标,项目涵盖所有生活垃圾处理体系,2020年底前全部建成,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标。
规划是项目开展的前提,福州创新流域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新机制,将5716平方公里(不含中心五区)闽江流域(福州段)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纳入生态保护修复,制定全省首部“专属”控制性详细规划,有望为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
通过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福州重新组建了生态环境局,顺利完成了永泰商品林赎买、闽清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长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3项试点改革任务。截至目前,按省里统一部署,2016年至2018年涉及我市6个方面、24项重点改革任务及工作任务已全面完成。
通过“海绵改造”的老旧小区瑞城花园,配建了雨水花园、彩色的透水路面。福州日报记者 叶义斌摄
在做好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管理的基础上,我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在“海上福州”建设重要区域——连江县,依托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持续开展海洋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成为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典型案例,更是全省3个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之一。通过一张摸清“家底”的表格和一套显示“身价”的系统,串起“从资源到资产、从资产再到资本”的全链条式生态产品改革的“连江模式”,更走出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在贵州召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连江县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经验还被选为典型经验,在会上作主题发言。
眼下,福州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还在持续推进。通过摸清各地土地、林木、水及海洋等主要自然资源“家底”,加上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等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不断完善,让企业拥有的“生态产权”种类越来越多,更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同频共振。(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