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去年就会做“咖喱土豆烩羊肉”)
“4岁半时,小熊看了一部纪录片,讲述贫困山区的孩子没有热的午饭吃,小熊哭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山区的孩子吃上午饭!”于是,在省级机关医院眼科当医生的爸爸“大熊”就鼓励“小熊”做家务赚“熊币”,然后再换算成真实的货币,可以捐出去,也可以积攒下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
(“大熊”给“小熊”制定的熊币规则)
“小熊”赚熊币的途径还挺多:扫地、拖地、做饭、洗车、帮妹妹的玩具更换电池(“小熊”已经熟练使用万用表)、组装柜子等等,都能换来熊币。“小熊”最近的一笔“大收入”,是被爸爸的朋友邀请当婚礼花童,一下子赚了168枚熊币。但是,“小熊”却是一个“抠门”的孩子:前几天,他带着20多枚熊币想给自己买一辆“暴龙战车”,当知道需要86枚熊币后,他选择了放弃,只买了个大西瓜给自己。那么,“小熊”的熊币都哪去了?
(“大熊”医生的朋友圈)
(两年的劳动所得,捐献给慈善组织)
“小熊”每月捐出44元月捐款,熊妹的44元,由爸爸“大熊”代付。“小熊”还给山区的孩子每天捐出3元“营养午餐费”,这一部分,爸爸“大熊”也会帮忙解决一些。这样算下来,“小熊”和熊妹,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年捐出1200多元钱。
(“小熊”教熊妹包饺子)
(“小熊”带领熊妹为冰箱除冰)
“不活在聚光灯下,希望他能够坚持下去!”我们第一次采访,被“大熊”医生委婉拒绝了。经过一天的深思熟虑,“大熊”医生终于答应采访请求,因此,我们隐去了“大熊”和“小熊”的真实姓名。但希望,这个故事比一份已经足够温暖的票据更直抵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