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6月30日讯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 福州将修改一些路名
今晚,我们就来聊聊
福州地名那些事
“改路名”事件,说什么的都有。
多说无益,不如读书。
咱们来看看,从前的福州,
是怎么“正名”的——
这张宋代的福州城图,
在南宋状元梁克家主编的《三山志》中,
有不少说明:
注:文中的“门”的含义,不指建筑的“门”,而是指水路、陆路必经的出入口——虎节门、还珠门、威武军门的“门”、都是这个意思。
虎节门
“虎节”是什么呢?“节”是中国古代使者出行时所持的凭证,用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信物。出使不同地方,用的信物还不一样。《周礼·地官·掌节》就分得很清楚:“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
这虎节门是什么时候修的呢?下面的标注是:“祥符九年,严侍御辟疆新而名之。嘉祐四年,元给事绛重作。熙宁二年修。政和六年,黄尚书裳重修。”也就是说,在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这里有了虎节门。到嘉祐四年(1059),元绛重造这道门。政和六年(1116),黄裳主持了虎节门的重修工作。看看,在虎节门这里,大路活捉一只北宋宰相(副的)!逮到一枚状元!
这位元绛,可是拜过参知政事的!宋代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后面的那位黄裳,是北宋元丰五(1082)宋神宗钦点的状元,当时的主考官苏颂和曾巩因为没把他列为状元,还被罚款(铜)三十斤。黄裳是曾经做过福州知府的,他也给柳永的词集写过跋。再后来,金庸把他写到《射雕英雄传》里去了,硬派他是绝世武功《九阴真经》的作者。
1000 年过去,虎节这个“门”是没有了,可是,虎节路还在呢。经过三坊七巷的,可以顺脚过街到对面看看。
话说,咱三坊的“衣锦坊”“ 文儒坊”“ 光禄坊”,一看名字,就该是读书做官的大户人家,多有气派!
还珠门
古时还珠门,在今东街一带,今聚春园前。
“还珠”的意思,出自成语“合浦还珠”。说东汉时合浦郡盛产珍珠,官吏贪污,渔民滥采,结果合浦的珍珠枯竭,饿死了很多人。直到一个叫孟尝的太守到合浦任职,行教化,正风俗,合浦郡的珠蚌才长回来了。苏东坡写过“闻道徉江空抱珥,年来合浦自还珠。”——那一带唐宋时叫“衙前街”,沿路都是州署。取名“还珠”,为的是提倡廉政啦。
“虎节门”“还珠门”往东,旧有“定安门”“康泰门”;往西有“丰乐门”“宜兴门”——社会安定、生活康泰,丰收欢乐、宜居兴隆,听听这名字,可不就是让福州城里的人们都安居乐业?
还珠门往南,有“利涉门”,“上有重楼挟阁,前安泰桥”。东南有“通津门”“海晏门”,东北有“延远门”(崇宁二年,王秘监祖道重作。门外桥栏石刻“通远”,必旧名也)。
这几个名字,说明这是从前福州人出城的方向,“涉”、“津”、“海”的字样,说明当时人们从南门出城,多是走水路、走海路,所以“海”要“晏”(这里的“晏”指的是安定的意思),海晏河清,也指太平盛世的景象。
再往南,还有“宁越门”,说是“梁开平二年,闽王审知作”,东南有“美化门”,门内有“水步门”,水步门内,“西通登瀛坊,有横门,俗呼上门。有土墙,南走至美化门西,遂逾九仙之麓抵宁越门”。想起今天的“水部门”了吧,其实,“水步”难道不比“水部”更有动感吗?
在这张地图上没有名字的,还有西北方向的“遗爱门”,注释里说:“旧名升山。治平元年元给事绛作。明年移尹南京,父老请于府,愿以公之政绩名之,遂更今名。”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 年。从嘉祐四年(1059)到治平元年(1064),元绛在福州做了不少好事,老百姓都记着呢。所以朝廷要把他调到南京去的时候,福州人恋恋不舍,说元大人遗爱福州,请把“升山”改名为“遗爱门”吧,我们常常想念他!
顺便一说,这里的“门”的含义,应该不指建筑的“门”,而是指水路、陆路必经的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