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新闻  >> 正文

福州路名身世大揭秘:“宋代福州城,你住哪个“门”?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6月30日讯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 福州将修改一些路名

今晚,我们就来聊聊

福州地名那些事

“改路名”事件,说什么的都有。

多说无益,不如读书。

咱们来看看,从前的福州,

是怎么“正名”的——

这张宋代的福州城图,

在南宋状元梁克家主编的《三山志》中,

有不少说明:

注:文中的“门”的含义,不指建筑的“门”,而是指水路、陆路必经的出入口——虎节门、还珠门、威武军门的“门”、都是这个意思。

虎节门

“虎节”是什么呢?“节”是中国古代使者出行时所持的凭证,用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信物。出使不同地方,用的信物还不一样。《周礼·地官·掌节》就分得很清楚:“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

这虎节门是什么时候修的呢?下面的标注是:“祥符九年,严侍御辟疆新而名之。嘉祐四年,元给事绛重作。熙宁二年修。政和六年,黄尚书裳重修。”也就是说,在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这里有了虎节门。到嘉祐四年(1059),元绛重造这道门。政和六年(1116),黄裳主持了虎节门的重修工作。看看,在虎节门这里,大路活捉一只北宋宰相(副的)!逮到一枚状元!

这位元绛,可是拜过参知政事的!宋代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后面的那位黄裳,是北宋元丰五(1082)宋神宗钦点的状元,当时的主考官苏颂和曾巩因为没把他列为状元,还被罚款(铜)三十斤。黄裳是曾经做过福州知府的,他也给柳永的词集写过跋。再后来,金庸把他写到《射雕英雄传》里去了,硬派他是绝世武功《九阴真经》的作者。

1000 年过去,虎节这个“门”是没有了,可是,虎节路还在呢。经过三坊七巷的,可以顺脚过街到对面看看。

话说,咱三坊的“衣锦坊”“ 文儒坊”“ 光禄坊”,一看名字,就该是读书做官的大户人家,多有气派!

还珠门

古时还珠门,在今东街一带,今聚春园前。

“还珠”的意思,出自成语“合浦还珠”。说东汉时合浦郡盛产珍珠,官吏贪污,渔民滥采,结果合浦的珍珠枯竭,饿死了很多人。直到一个叫孟尝的太守到合浦任职,行教化,正风俗,合浦郡的珠蚌才长回来了。苏东坡写过“闻道徉江空抱珥,年来合浦自还珠。”——那一带唐宋时叫“衙前街”,沿路都是州署。取名“还珠”,为的是提倡廉政啦。

“虎节门”“还珠门”往东,旧有“定安门”“康泰门”;往西有“丰乐门”“宜兴门”——社会安定、生活康泰,丰收欢乐、宜居兴隆,听听这名字,可不就是让福州城里的人们都安居乐业?

还珠门往南,有“利涉门”,“上有重楼挟阁,前安泰桥”。东南有“通津门”“海晏门”,东北有“延远门”(崇宁二年,王秘监祖道重作。门外桥栏石刻“通远”,必旧名也)。

这几个名字,说明这是从前福州人出城的方向,“涉”、“津”、“海”的字样,说明当时人们从南门出城,多是走水路、走海路,所以“海”要“晏”(这里的“晏”指的是安定的意思),海晏河清,也指太平盛世的景象。

再往南,还有“宁越门”,说是“梁开平二年,闽王审知作”,东南有“美化门”,门内有“水步门”,水步门内,“西通登瀛坊,有横门,俗呼上门。有土墙,南走至美化门西,遂逾九仙之麓抵宁越门”。想起今天的“水部门”了吧,其实,“水步”难道不比“水部”更有动感吗?

在这张地图上没有名字的,还有西北方向的“遗爱门”,注释里说:“旧名升山。治平元年元给事绛作。明年移尹南京,父老请于府,愿以公之政绩名之,遂更今名。”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 年。从嘉祐四年(1059)到治平元年(1064),元绛在福州做了不少好事,老百姓都记着呢。所以朝廷要把他调到南京去的时候,福州人恋恋不舍,说元大人遗爱福州,请把“升山”改名为“遗爱门”吧,我们常常想念他!

顺便一说,这里的“门”的含义,应该不指建筑的“门”,而是指水路、陆路必经的出入口。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寻访米芾的行踪与隐情

米芾在仕途碰壁后,惟有以才艺自矜,自然最在意外人对自己艺术声名的认可,因为这是对他一生付出的回报。其实名与利从来密不可分,特别是书画家的名气越大,收益也越大。   对于宋代书画家米芾(字元章),后世印象最深的恐怕莫过于两点:其一,艺术成就巨大,且影响深远。明初著名文臣宋濂曾评说米芾书品:“如李白醉中赋诗,虽其姿态倾倒,不拘礼法,而口中所吐,...

南宋徐谓礼文书首次展出 完整重现宋代“官员档案”

南宋徐谓礼文书吸引了极大关注 奚金燕 摄 中新网金华5月24日电(记者 奚金燕)24日,“南宋徐谓礼文书”在浙江省武义县博物馆首次公开展出。这是目前中国国内出土的最为系统完整的宋代“官员档案”,完整地展现了南宋一个普通官员从低层到中层的仕宦履历和官场百态,更展示了南宋时...

厦门地名中的“祥 霞 美”可能曾是“上 下 尾” 莲坂可追溯到宋代

台海网5月20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近日,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开通,全国界桩信息、历史地名信息向公众公布。本报记者联系相关部门挖掘厦门界桩故事,16日刊登的《厦门最老界桩127岁了》讲述了古界桩的历史。   事实上,厦门的地名本身也极具特色。本期报道,记者将从公开库中的历史地名出发,发掘厦门地名特色,并采访相关专业人士,了解厦门各类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演...

我国古代饮食文化在宋代达到一个高峰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在杭州,按照苏东坡传授所烹调的东坡肉仍是杭州的一大名菜。研究显示,在苏轼生活的宋代,我国古代饮食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16日举行的“知味杭州”亚洲美食节“美食与优雅生活”论坛上,浙江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发布了《优雅的美食与美食的优雅——关于美食与优雅生活的研究报告》。研究会会长胡坚介绍说,研究发现,宋代...

“亚洲棉”两千年前传至岭南 宋代广州人早早用上棉被

古代画家笔下的亚洲棉。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肢体暖如春。”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新制布裘诗》中的几句。诗人倾情赞美的对象是在今人眼里十分平常的棉被,身居高位的白老爷子,居然因为“一觉醒来,脚丫还是暖的”而惊喜不已,难免让人感慨古人生活的不易。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