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20多天的女孩,偷偷为医生点外卖
受访者:曾住院过20多天的女孩小包
小包19岁时曾在福建省立医院心外一科治疗。20多天的住院经历,让这位有心的女孩掌握了这里医护的吃饭规律。
“那时候就感觉,医生好像都不用吃饭的。到了饭点,护士姐姐们通常都是轮流着休息室吃饭或者打饭上来休息室吃。就算吃也不像我们这样一日三餐,准点准量。”
“一到手术日,医生们吃饭很可能更不规律。”根据“情报”,小包得知她的主治医生,心外一科黄烽医生喜欢喝可乐,任飞医生爱吃小龙虾。于是她就在手术日当天,算准时机偷偷给医生们点了一份小龙虾加两瓶可乐。
医生出来后问护士,这是谁帮他叫的外卖?小包假装作若无其事在一旁暗中观察。
出院后小包承认了这件事,原来医生们早就猜到了。“黄烽医生和我说,那也是他第一次吃过的病人点的餐,说谢谢我的用心。那一下子突然觉得心里很暖很暖。”
▲也有医生自己带饭。图为福建省立医院介入科方主亭主任医师带的HelloKitty便当袋。后图为同事还没来得及吃的外卖。
跟正常人一样吃干锅肥肠,只不过是在结肠手术后
受访者:福建协和医院儿外科医生
据说,医生吃火锅时,常常夹出自己点的食材开始讲解,比如研究肥肠的解剖结构,用筷子点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科普火锅料的实际部位:黄喉是猪的主动脉,毛肚是牛的瓣胃;鞭辟入里,细致分析口感,比如牛筋的筋道,源于它本身的功能——连接关节、缓冲震荡;脑花里都是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所以细胞膜成分多,胆固醇含量自然高等等,相当于一场大型的医学版走近科学。
“别相信那些段子!”福建协和医院儿外科李仁福医生说。“其实医生跟普通人吃得差不多,为了方便一样点外卖,嘴馋时也会嚼一根辣条。也吃牛蛙,什么寄生虫,熟了不就是蛋白质吗?”所以,医生们总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时候做完肠子手术,突然涌起一股想吃干锅肥肠的冲动,结果一呼百应。”李医生说:“我觉得我挺正常的!”
百无禁忌,但夜班时也有“日常迷信”
受访者:福建协和医院医生
福建协和医院方医生说,当住院总的365天饮食,总结为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外卖——感觉不健康,吃多了胃痛;第二阶段食堂——太累太忙,连外卖都忘了点,食堂吃一下打发了事;第三阶段——身体实在扛不住了,觉得还是要好好活着,善待自己,开始自炊,喝粥炖汤,佛系养生。
▲住院总的零食柜一览
虽然平时百无禁忌,但夜班时,为了避免夜班“仰卧起坐”,在吃的方面也有“日常迷信”禁忌:比如夜班最好不吃芒果(英文mango,忙成狗);草莓(为你带来“霉”运。同理,蓝莓,蔓越莓,杨梅等也不能碰);毛血旺(夜班才不能“旺”。同理,一位医生曾经提到夜班吃了旺旺大礼包后12小时浴血奋战的故事……);不要吃鱼(原因不明)。
医生的饮食健康也需要大家的守护
职业的特殊性,医生常常“言行不一”
提醒病人:饮食要规律,多休息,多喝水……
自己:长期吃盒饭点外卖,吃饭没规律,忙的时候一天也喝不了几口水……
根据《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6年发布的中国医生健康指数年度调查报告,在参与调研的5027名医生中,63.6%的医生健康指数不及格,仅有2.4%的医生得分为8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方式越健康),尤其是35岁及以下的年轻医生的生活方式最不健康。其中,饮食不及格的医生占比高达78.2%,普遍存在饮水量不足、饮食不规律等问题。
图片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消化内科的医生也得胃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雯说,医生吃饭不规律的情况的确经常发生,比如医生做1例手术往往需要几个小时,所以有时午饭晚饭一起吃,甚至是和夜宵一起吃。“前段时间,一位30岁的同行就被检查出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