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改革“流动花朵”同享优质服务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这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为保障新增人口和大量涌入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机会均等,我市公立学校每年都扩容,并拿出1万多个学位,满足外来工子女的入学需求。
得益于这项工程,户籍在闽清的陈小君,实现了孩子在鼓楼区梅峰小学就学的愿望。
“原本还担心户籍不在城区,孩子要回原籍读书。”陈小君道出了很多进城务工人员的心声。没想到,事情的进展很顺利。“按要求提交材料后,就等着教育局摇号分配。”陈小君说。
陈小君把第一志愿选在了离家路程5分钟的梅峰小学,而这里,也是鼓楼区随迁人员子女占比最高的小学之一。崭新的校舍,先进的设备,强大的师资,这一切,让陈小君很满意。“解决了孩子的就学问题,我们家长也能更踏实工作。”
教育要均衡发展,还要解决城乡差异问题。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义务教育学校“小片区”改革试点,根据规定,凡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的教师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校长列入应交流对象。“从台六小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宁化小学教师肖捷说。得益于师资力量均衡举措,部分台六小老师到宁化小学任教,宁化小学成了一所新崛起的优质校,片内生源年年爆满。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年龄偏老等问题,我市重点引导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农村校、薄弱校交流,逐渐带动提高农村师资的整体水平。
信息化建设教学更加有“智慧”
12日下午,台江区光明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老师蒋伟打开“作业盒子”APP,点击布置作业,先统一添加各种类型的题目,再给每个同学针对性的添加三至五道易错题,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将一天的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布置完毕,“学生回家后可以直接在软件上做题,老师也能看到学生的作业,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备课”。
指尖的小操作,是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大缩影。如果说公平是教育的起点,那么质量就是教育的生命线。从2012年起,我市财政每年投入近2000万元,专门用于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保障。目前,全市学校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几乎所有的中小学完成“优质资源班班通”设备更新,全面试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市181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曾经,缺硬件、少资金、网络差等问题严重制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而现在,宽带网络、班班通、资源平台等都已经配备齐全。”见证了信息化发展的光明小学校长高巧莺说,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校园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多媒体技术步入校园后,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实现互通共享,教师还可以对资源进行甄别,能够将更多更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