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建后的华侨小学。
台海网9月13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福州日报创刊20周年。20年来,福州日报见证了改革开放给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深刻变革。在福州日报20岁生日来临之际,福州日报推出“邀你一起看变化——福州日报创刊20周年”系列报道,邀您一同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各项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首篇报道《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敬请关注。
福州日报记者 林晗 谢薇 见习记者 林里/文 记者 池远/摄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
过去20年,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人们不仅希望孩子“有学上”,更盼“好上学”“上好学”。
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要,福州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向前推进:越来越多真金白银投入到教育领域,每年都有一批新建、改扩建校舍投入使用;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教育机会更加公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能享受同等教育资源……
加大投入家门口“上好学”
新学期刚开始,一些市民发现,自家门口又添了新学校。
位于鼓楼区得贵路的福州市华侨小学就是其中之一。新建的教学楼宽敞大气,教学实验室、图书馆、舞蹈室、书法室一应俱全。此外,每间标准教室都配备了互动白板电视。
时间回溯到20年前,华侨小学只是一个建筑面积仅1200平方米的小学校。“当时的校舍是上世纪80年代的砖混结构建筑,整个教学楼只有一个出口。”今年是华侨小学校长薛乐从教的第25年,他告诉记者,当时由于教学场地限制,每个年段只能容纳2个班。为了给学生腾场地,老师的办公室只好设在操场上临时搭盖的板房中,更不用说学校配套的活动教室了。
华侨小学的巨大变化始于2013年。考虑到华侨小学和琼河小学的办学条件都有限,鼓楼区将两所学校进行合并。“2013开始相关的报批手续,2014年底开始勘探并拆除琼河小学,2015年底开工建设,2017年底竣工验收,通风半年后,于今年秋季招收新生。”薛乐介绍,现在全校生源2000人,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是原来的10余倍,可容纳48个教学班。
一批批新建校的投用,是我市加大教育事业投入的最好注脚。近年来,我市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在乡村逐步实施相对集中办学,在城市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新区学校。2013年以来,全市义务教育经费年均呈两位数增长。
同时,我市还持续完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边远农村、山区及薄弱校的倾斜力度,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免学费学生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2009年起,统一了义务教育阶段城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且以年均20%的幅度逐年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