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新闻  >> 正文

非遗“儒家拳”在福州文庙等你来!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潘师傅正在教学员打拳

台海网4月9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 周末的福州文庙,已然成为“儒家拳”的一个武术传承基地。三十多名青少年身着红武服向记者款款走来,他们时而“前空滚翻”,时而“狗越”,动作简练,力道却不容小觑。以“儒家拳”第五代唯一嫡传弟子、掌门人、代表性传承人潘立腾为代表的福州市传统武术协会近日加入福州晚报“福小子”青训平台,想习武强身健体的孩子们速来报名体验吧。

“儒家拳”被列为省市两级“非遗”

“儒家拳”属于南拳,它的历史据《福建武术拳械录》记载,相传始于明末的福建。闽越古都有4位儒士结伴进京赶考,因朝廷昏庸,科考未果,故遍访名山古寺习文演武,习得源于唐代梨山老母8个女徒弟所传的内家拳,即儒、鱼、牛、狗、猴、鹤、鸡七种拳法中的儒、鱼、鸡、狗四种拳法,集上、中、下盘为一体,寓意着“天地人和”。并用老子的“无为而治观”“有无观”“运动变化观”“动静观”“虚实观”等哲学思想贯穿于武学拳路中,形成独特的儒士之拳——儒家拳。

1982年,福建省武术协会成立了武术挖掘领导小组,对儒家拳进行整理,并于1989出了录像制品,于2011出版的《福建省武术拳械录》上对“儒家拳”进行了记录。

“儒家拳”第五代传人潘立腾成立了福州市传统武术协会,在福州文庙设“儒家拳”传习基地。2015年,“儒家拳”被列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7年1月又被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由此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泉州提线木偶:文化惠民促“非遗”传承

台海网3月30日讯 据新华社报道,3月29日,在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剧团,观众在欣赏提线木偶戏《赴宴斗鸠山》。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加大对富有地方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保护、传承和推广,依托文化惠民工程,通过泉州市木偶剧团每年超过400场的文化惠民演出,...

面塑匠人的传承路:让“非遗”走进更多人心中

中新社太原3月28日电 题:面塑匠人的传承路:让“非遗”走进更多人心中   作者 李庭耀   28日,在山西太原的一间工作室内,40岁的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艺术传承人王博细心地制作着面塑。和面、上色,手中不同颜色的面团,几经捏、搓、揉、掀,再用工具刀点、切、刻、划,塑...

巧手捏面人非遗指尖传 杨伟走进学校培训传承老手艺

杨伟与面人相伴二十载。   台海网3月26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面塑,俗称“捏面人”,作为中国广为流传的传统手工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如今,面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