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路公厕采用了极具福州传统建筑特征的马鞍墙等元素,与周边的风格协调统一。
台海网1月18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小公厕连接着大民生。厕所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厕事业,不断提升公厕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推动“厕所革命”向纵深发展,在“微空间”中展示“大文明”。
规划建设
打造精美“城市家具”
乌山路旁有一座不大的白墙黛瓦建筑,马鞍墙与飞檐遥相呼应,散发着浓郁的闽都韵味。“要不是有公厕标识牌,我还以为这也是乌山历史风貌区的一处景点呢。”来自温州的游客陆女士说。而这样的公厕,在我市渐渐多了起来。
近年来,福州市在推进“厕所革命”的过程中,全面规划全市公厕建设,一方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街头绿地和城市边角地点,另一方面保持公厕的外观、建筑风格与城市周边环境相协调。于是就有了原木栅栏交错的鼓楼福大公厕、古典园林风格的台江闽水园公厕、欧式仿古造型的马尾天桥公厕等一批精美“城市家具”。
公厕不仅要有,还要更好。我市在公厕提升改造中,还特别增设了第三卫生间,配备成人坐便器、儿童坐便器、儿童安全座椅、婴儿护理平台、安全抓杆等设施,集合了残疾人卫生间、母婴卫生间、老年人卫生间等多种功能,方便特殊人群,体现人文关怀。在移动式公厕上,还配有双语中英文广播,并实现WiFi接入。
此外,我市还将“厕所革命”延伸到农村。福清市高山镇山后村的村民对新建公厕颇为满意:“我们村的公厕,一点不输给城里!”山后村岭下自然村有一座红砖白瓦的新建公厕,里面整洁干净、设施齐全。针对农村公厕建设,我市规定每个村庄至少要有一座水冲公共厕所,应合理设置男女厕位比例,造型简洁大方,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要功能完备、设施完好、使用方便,尾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并定期进行化粪池清理。
随着“厕所革命”的稳步推进,我市公厕在覆盖范围、分布密度、建设档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目前福州市城乡公厕共有4184座。按照“三年规划、两年完成”的安排,到2020年底,全市将新建二类以上公厕628座,同时完成晋安区、仓山区、马尾区农村简易公厕142座提升改造,各县(市)2019年年底前完成旱厕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