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行者”利用业余时间在上下杭收集资料。(配:陈鹤、赵铮艳文)
另一位网友“刀叔”在这个小圈子里颇有威望,不惑之年的他依然如同二十岁的青年一样身手矫捷。他觉得对竹屿有所亏欠,之前曾来拍过照片,但未走完所有古居。此次他爬上一座拆迁建筑的楼顶拍摄陈尔修故居大厝的屋顶。“在福州,保存这么完整的五路古厝已经难以见到了。”他说,“这么漂亮的封火墙在市区绝对是首屈一指,整个三坊七巷的古建筑特色在这可以看到。”
已列入文物登记点的邓家骅故居在上周刚被建筑公司拆掉了一大半。村民邓少勇主动带着网友来到废墟前,痛心疾首地介绍。斜对面一栋老宅里,年过七十的邓志榕几天前特地从美国回来看他的老房子。谈及这个事情,他难免有些气愤。他对薛纪天说:“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你们来了,可以多做点事情。”
“我们这群人力量有限,能做的就是赶紧多记录、多发出些声音。”薛纪天说,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为了一份完整的文物保护单位资料名单他跟福州所有县区的文体局都打过交道。他告诉记者,有的部门很好,譬如在网上提交后第二天长乐局就给了答复,连江局甚至把资料快递过来,但也有部门三番五次推卸责任。
“别人愿意热心为我们提供帮助,我们表示感谢。”薛纪天对同行的人说。在这一天的行程中,薛碰到了太多人主动为他提供帮助——村民邓春铭从家中赶来为这群爱好者打开邓氏宗祠介绍历史;竹林境里的五六个白发老头为了赵公俊墓的准确地址争得面红耳赤;桂溪村村民蔡依龙随手把碗筷放在小路边的一辆车上,带着薛纪天和记者在村口工地和牛岗山的乱坟岗里转了两个小时寻找朱熹摩崖题刻。
下午,其他网友都回去后,薛纪天依然坚持走访完资料上的所有文物点。他把每个文物拍照保存,把在野外或不容易找到的文物都做了GPS定位,回去仔细整理出每个条目发到福州老建筑百科网。“刀叔”在竹屿拍了照片马上发微博,已被转发累计近700次。“尽人事,实在留不住,留下记录”,他在微博上写道。
目前,这个爱好者群已有644名成员,正在不断扩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