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300多年前荷兰人手绘的妈祖神像(翻拍)
台海网5月1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郭冰德 文/图)昨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位于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隆重举行《被贻误的福尔摩沙》、《第二、三次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出访大清帝国记闻》这两部十七世纪荷文原版古籍的首展仪式。两书记载当时荷兰人在台湾的亲身经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为丰富展示内涵,与台湾收藏界人士合作,辗转搜集到的原版古籍,存世量极少。
据悉,《被贻误的福尔摩沙》一书于1675年出版,作 者 揆 一 (FrederickCoyett)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最后一任行政长官及据台的荷军最高指挥官。此书详细记录了荷兰人据台的活动,并以亲身经历,叙述荷兰军队与郑成功军队收复台湾时交战的过程,为难得的第一手历史文献资料。
《第二、三次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出访大清帝国记闻》一书于1670年出版,达帕(Dapper.Olfert)著。记录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出访中国包括在福建沿海的见闻。书后附有《荷兰人统治下台湾》一文,记录了台湾的地理、历史、物产、风土民情及重要历史事件。因此,该书也是研究十六、十七世纪台湾历史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
记者看到此书有100多幅的版画,配合文本,详尽描绘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俗风情、社会风貌、政治事件等,特别是福建沿海等地的情况。如书上的前部有一张厦金地图,精确地绘出了这一海域的纬度。而西方人对中国的宗教也充满着好奇,甚至用西方的艺术手法手绘出中国的海神——— 妈祖、中国的女神——— 观音等。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杨馆长表示,这两本古籍将作为闽台缘博物馆的珍贵展品,陈列在《闽台缘》主题馆“隶属与共”的展柜里。采取实物陈列、图文介绍与电子触摸屏翻阅相结合的方式供观众观赏。
在 “首展发布会”现场,台湾学者、收藏家秦风先生向参观者介绍了这两本古籍的搜集过程和古籍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