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改革和创新,位于福州马尾的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日渐成为中外高新技术企业青睐的热土。12日,日立数字映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绪方浩一告诉记者,他们今年已在福州建立研发中心,明年将在马尾的新基地生产。这家我省排名第42位的百强企业,在大尺寸平板等离子电视技术方面,走在全球同行业前列,现已成为开发区电子行业的新龙头。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85年,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敢于一马当先,这里已成为我省吸引跨国公司、上市公司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有14家世界500强入驻,规模以上企业179家,去年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4%。
观念引领改革 改革增加活力
没有改革的理念,就没有改革的实践。开发区在发展历程中,一次又一次用实践推翻了许多固有的思维模式。现在,开发区人对单体企业的大与小、企业个数的多与少、发展后劲的强与弱的衡量标准,与传统思维相去甚远。
“过去评价企业大小,看的是投资规模和年产值,现在更注重单位占地面积创造的收益和科技含量。”一位开发区负责人说。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这里已成为全国投资密度最高、单位面积产值和利税最大的开发区之一,全区工业项目用地每亩投资额30万美元,每平方公里的产出和财政收入分别达27亿元和1.3亿元。随着经济的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开发区的决策者认为,做大开发区,绝不是量的简单叠加,更要追求质的提升。他们果断将创造最佳收益作为目标,招商模式从引资变为选资。去年以来,开发区工业项目准入门槛大大提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最高档——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或是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或是与现有产业配套的项目,或是投资强度高、产出率高的项目。
衡量企业强弱的标准也在改变,不再看现有生产规模,而是看技术创新能力,不满足于“马尾制造”,追求的是“马尾创造”。
观念引领改革,改革增加活力。建区伊始,开发区就亮出“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的口号,20多年来不断激发着开发区人改革的勇气。他们在全省率先推出项目登记管理办法,专门为投资者制作了一套完备的登记范本;随后,又大胆出新,创设外商投资服务中心;为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又在全省第一家推出企业110,一套周密快捷的运作程序,保障企业及时化解遇到的困难……
“有了企业110,我们的困难迎刃而解。”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厂务主管罗益告诉记者。今年2月,在企业110的协调下,根据食品行业的特殊性,顶津公司的污水处理费按总耗水量的50%征收,每月可节省4万多元的开支。
今年5月,企业110进一步完善运作,启动了主动介入、超前服务的方案,每年将两次走访所有企业,预先了解企业困难并及时解决。
一项项改革举措和制度创新,不断完善为投资者服务的体系,也不断激励政府机构更加高效灵活地运转,改革因此有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发展激发创新 创新增强竞争力
和开发区一同成长的企业,在市场机制日趋完善的外部环境下,日益感到竞争的压力。“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新大陆集团总裁王晶表示。新大陆集团在信息技术、环保、生物制药等领域拥有多项国际或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因此成为我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一面旗帜。
在开发区,自主创新成为企业共识。福建国光电子科技公司研发出国际最新一代铝电解电容器,现有年产能3000万只,全面投产后将达到年产5亿只的生产能力;福建冠林电子公司注重产品研发创新,已拥有11项产品外观专利,2个软件产品通过国家著作权登记,产品入选十大中国安防品牌……
自主创新,关键要素是人才。开发区建立了一整套为企业引进人才服务的机制,区人才交流中心与企业建立了人才需求信息沟通平台,设法为企业“猎取人才”;还创建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等载体,吸引高科技人才。
为鼓励区内企业技改和自主创新,开发区先后出台了《扶持重点产业和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政策,设立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一批技术先进、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对企业设立的行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实验室,通过国家级认定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通过省级认定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鼓励。在政策的引导激励下,先后有81家高科技企业落户福州开发区,累计开发高新技术产品660项,华映光电、新大陆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独立的研发中心或企业内部技术开发中心。去年,开发区一举拿下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两块牌子,并开始筹建生态工业园区。
改革+创新打造产业新高地
改革创新谋发展,根本在于体制的创新、机制的创新。从项目登记红灯呈报制、项目审批全程无偿代办,到企业110服务中心、企业家工作午餐约谈制度,再到今年出台的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激励机制,不断激发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创新激情,使开发区的创业与发展环境不断完善,不断吸引和聚集资本、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产业链日益完善、延伸。
2004年底,中铝公司入驻后,福建瑞闽去年各项经济指标比2005年翻了一番;今年6月,投资27亿元的高精铝板带项目动工,建成后每年可增加销售收入50亿元。这个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新的产业,吸引关联企业,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冶金产业链,新增年产值200多亿元,开发区有望成为“百亿铝城”。
在开发区内,还有一条令人骄傲的显示器产业链。华映光电落户后,开发区又先后引进17家为华映光电配套的上下游企业,投资总额近10亿美元,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开发区因此成为全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目前,开发区已基本形成电子产业、冶金机械、水产饲料、食品加工,生物制药、交通运输设备等七大领域的产业集聚。做大做强产业簇群,开发区近年的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以36.4%的速度递增。眼下,开发区正在实施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力争再用2—3年的时间,通过招商和扶持,使区内上市企业达到50家,并整合500亩土地建设上市公司工业园。届时,这个工业园将新增产值300亿元。
上市企业的集聚,意味着开发区的企业在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融资模式、经营方式等方面又将有一次突破,开发区将再次引发新一轮改革与创新浪潮。
点评
强劲的引擎
位于马尾的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年的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已成为中外高新技术企业青睐的一块热土,是我省吸引跨国公司、上市公司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这个开发区的魅力是怎么“炼”成的?靠的是改革创新。
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对企业评价、招商引资、科技进步、政府服务企业等方面,这个开发区都有一系列大动作,改变了以往的一些工作方式,转变了政府职能,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投资环境,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增强了开发区的活力与后劲,使开发区大踏步走上生态、创新、开放、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从这个开发区发展的实践可以看出,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强劲引擎。一个地方要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要谋求新发展,要有新面貌,关键在于增强发展的活力。活力哪里来?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可贵的创新精神,要通过解放思想,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框,融入科学发展的理念,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从而找到一条发展的新路子。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应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向体制机制创新要活力,向科技创新要竞争力,为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