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泉州新闻  >> 正文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江东:倾情泉州讲古 传播闽南文化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泉州晚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杨江东近照(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

杨江东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福建省曲艺丹桂奖获得者

惠安县曲艺家协会原主席

泉州市2017年度十佳阳光老人

泉州市好日子闽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泉“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闽南讲古,参与优秀闽南文化的传承传播,让闽南讲古后继有人。”2025年新年伊始,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江东就忙着在传习所传播闽南讲古、带徒授艺。

多年来,杨江东热爱闽南文化,为泉州讲古传承传播奔走于展演舞台、世界遗产点、校园、电视栏目、社区等,并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传承数百年的非遗瑰宝熠熠生辉。2024年省文旅厅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度传承活动评优中,杨江东获评优秀,今年已年过七旬的他面对荣誉总是笑着说:责任重于荣誉。

热爱讲古 收获省曲艺“丹桂奖”

“闽南讲古、博大精深、非遗项目、鉴古知今、愿吾弟子、善良为本、精勤向学、敬重师尊、潜心钻研、弘扬传承、回馈社会、从艺为民…… ”2022年9月26日,一场传统的拜师仪式在泉州市闽南讲古传习所举行,杨江东撰写的师训就是对广大讲古爱好者的期许。当时按照传统拜师帖收了首批8名徒弟,分别为张雪燕、罗雅斯、黄德模、张玉梅、黄苏畅、苏晓娜、杨斯羽、王文乐等,有高校教师,有幼儿园园长,也有主持人,当时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8岁,涵盖面比较广泛。

“泉州讲古是闽南文化的一部分,现在不少幼儿园的小朋友热衷参与传承,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小朋友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杨江东说,讲古在泉州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许多市民朋友通过观看讲古感受泉州方言的魅力,助力闽南文化的传承发展。现在也有网红、主播拜他为师,参与泉州讲古的传承,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十分有意义。

我国宋代以来就有专业说书,曾为一道独特风景线。宋元时期,在泉州就开始流行用闽南话说书,即为“讲古”,专业讲古的讲古人在民间被尊称为“讲古仙”或“讲古先生”。“讲古仙”的道具就是一桌一椅、一块惊堂木、一把折扇,过去以章回小说作为主要讲古内容,现在更多的是讲地方历史故事。

杨江东于1949年出生于洛阳桥东畔洛阳古街,他的讲古本领主要是受其外婆与母亲的影响。他自幼受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知书达礼,形成灵活有趣的个性,走到哪儿都深受欢迎。2021年,杨江东被认定为“闽南讲古”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同年11月,市文旅局为他颁发全市首个泉州市闽南讲古传习所牌匾。多年来,位于惠安县聚龙小镇和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古街的闽南讲古传习所常常是欢乐的海洋,吸引了一批批爱好者前往研学、听讲古、拜师学艺。

靠人品立身,靠作品说话。杨江东多才多艺,不仅是资深讲古人,还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参加省市展演和专业比赛,频频获奖:2017年,创作的答嘴鼓《公婆答五色话》荣获第二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文学奖和节目奖;2019年,创作的方言小品《心结》荣获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文学奖;2020年,快板《怀念好人吴一心》在“福建省文艺界践行‘四力’讲好福建故事——百名曲艺家讲百个福建故事”主题创演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创作曲艺作品 弘扬“海丝”文化

“作为闽南侨乡流传久远的民间口头文学形式,闽南讲古不仅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在海外泉州籍华侨华人中也有不少粉丝。”杨江东说。多年来,他致力于闽南文化的传播、保护、推广,并在文艺创作及抗疫宣传上有一定的成就和奉献,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与肯定,还到东南亚和香港、澳门等地传播闽南讲古,带着乡音慰藉乡愁。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该项目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伴着杨江东长大的洛阳桥就是其中之一。“我的曾外祖父就曾在洛阳古街那边讲古,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该薪火相传。”杨江东说,近年来他创作了不少“海丝”文化题材的曲艺作品,也常带徒弟们到世遗点分享闽南讲古。同时,他还经常到泉州市非遗馆展演,为参观者展示闽南讲古,收获点赞无数。

“我是老人大代表我光荣,倾听民声察民情、为民办实事是我的责任!”杨江东曾在专业剧团担任演员,后调任民盟惠安县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曾任惠安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常委,并连任五届该县政协委员,长久以来热衷于闽南文化传承,为泉州讲古发声。2024年12月底,他创作了方言小品《代表活动室里的故事》,作品中处处闪现着他作为代表、委员为人民发声的初心:“点滴小事见真情,为民服务无止境!”“为民服务意识强,人大代表当桥梁。”“作为人大代表,群众这么信任我,我觉得很光荣,但责任重于荣誉!为民办实事永远在路上!” 来源:泉州晚报 融媒体记者 陈智勇)

相关新闻
厦门理工学院:闽南非遗在校园薪火相传

12月18日下午,由学生团队自主拍摄的“非遗进校园”微纪录片系列展映活动在厦门理工学院举行。三部微纪录片“绮梦头饰.戏韵匠心”“拳承.传道”“一叶茶香.一世匠心”分别以闽南非遗项目戏曲头饰制作技艺、五祖拳、乌龙茶精制技艺为题材,生动展现了非遗传承人的初心与坚守,吸引了...

闽南文化盛宴将在花博园上演

古香古色古早味,古音古戏古民俗。在2024年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期间,我市将为广大市民及游客奉上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盛宴,丰富吃、游、购、娱体验,全方位展现漳州文旅融合发展成就。   在东南花都花博园一号展厅,漳州农文旅展区将设置以“海洋蓝”“生态绿”“土楼韵”“古城风”“闽南红”为核心的漳州五大文旅带打卡区、非遗美食现场制作区、非遗项目互动体...

多彩山村迎客来

图为客商和游客正在观看畲族竹竿舞。 品非遗美食、跳畲族舞蹈、赏金黄银杏……14日,福清市·政和县山海协作文旅考察交流活动在政和县铁山镇大岭村举办,百余名客商、游客相聚在披上“金装”的古银杏下,现场体验畲族非遗文化魅力。今年来,大岭村利用竹子、白茶等资源优势,依托山...

台湾同胞对春节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同欢喜 国台办回应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今天上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   福建东南卫视记者:“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日前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台湾同胞同欢喜,表示“这就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此有何评论?   朱凤莲: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重要...

珍藏!这些中国非遗惊艳了2024

打铁花流光溢彩,泉州簪花精致浪漫,峨眉女团英姿飒爽……2024年,哪些中国非遗让你一眼惊艳?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人民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