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新时代“侨批”走过六年“网路”,昨日随主人一起跨海回家线下发放——
侨胞直飞归乡 侨心一键抵达
走了六年“网路”的新“侨批”,昨日终于和主人们一起跨海归乡了。
昨日(12月26日)上午,泉州市永春县达埔镇达德村紫堂叶氏宗祠被红地毯、红拱门、红灯笼装点得一派喜庆,一场特殊的祭祖和红包发放仪式将在这里举行。
六年前,马来西亚叶氏宗亲叶鸿发通过网上银行,向全村80岁以上老人发“红包”,此后每年这份新式的“侨批”都会按时送达。今年,趁着中国对马来西亚公民入境免签证的便利,他带着170名族人跨海归来省亲谒祖,并向乡亲们线下发放新年红包。
叶鸿发向老人们发新年红包
叶清华同乡亲话家常
村里搭起红拱门迎接侨亲
东南早报今年1月27日报道
领了六年新年红包 乡亲们见到惦记他们的人
“哪个是鸿发?哪个是清华?”“鸿发78岁了还这么壮啊!”……昨日上午,达德村紫堂叶氏宗祠空前热闹。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有的不好意思地讨论着给他们送了六年红包的“番客”们,有的则大方地上前与“番客”们聊了起来。“我领了人家六年的红包,我都不认识人家,这不得来感谢一下。”84岁的老人叶莲凤不好意思地和叶鸿发握了握手。“我认识你,你不认识我,很多年前你回来过,我就见过你。”88岁的叶鸿伟大方地和叶鸿发、叶清华一行人聊起了家里长辈之间的往事。
和之前六年不同,今年的新年红包由出资人叶鸿发、叶清华、叶逢春,以及新加入的叶基上亲自发放,领了六年红包的达德村老人终于见到了惦记他们的人,满怀感激。据了解,今年共有99位80岁以上老人领到新年红包。截至今年,侨胞们共计为老人发放红包15万余元。
“尊老是华人的传统,这里是我们的根,这里的老人就是我们的长辈,我们理应惦记他们。我希望我只是起一个发起人的作用,追远寻根的精神和传统能一直传下去。”发放仪式上,叶鸿发动情地说,很欣慰的是,在他发起活动的第二年,叶清华和叶逢春便加入了,今年叶基上也加入出资人行列。
侨批联结海内外华人 时代打通侨胞归乡路
“对侨批我太熟悉了,早在我还是小学生时,我爷爷就经常帮大家写信、寄侨批,尤其是每年新年和清明节前,每天放学都有人在家里等着。”今年57岁的叶逢春说,受爷爷影响,他自小便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也自小便知道侨批是海外华人与家乡的一种血肉联系,可以说他的家乡情便始于侨批。
他回忆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侨批可通过银行汇款或者托要回国的人带回来,但无论是汇款还是人力带回,都需要几天时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普通华人才能通过签证回国,侨批才慢慢退出历史。”叶逢春介绍,2004年爷爷和爸爸第一次带他归乡,对那次归乡他没有太多记忆,只记得一直在坐车,班车、摩托车、人力车换了好几趟才到达德村。
说起归乡路,叶清华感受最为明显。“1998年,要修祖屋时我第一次回来,签证办了一周多,走了8小时山路才到。”叶清华说,这次回来感受大不一样,“不用签证,买张机票就能回,最快一天可以来回一趟”。
据了解,2024年11月30日起,中国扩大对马来西亚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马来西亚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过境和交流访问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叶清华介绍,马来西亚每天都有一至两次航班直飞厦门和晋江,最早8点从吉隆坡起飞,12:15到厦门;最晚19:25从厦门起飞,23:50可到吉隆坡。
“这几年国内发展太快了,新时代的侨批通过微信一键可到,侨胞们归乡的路直飞一天也能到。”叶清华说。
170名侨胞组团归来 年轻后辈祭祖归宗
归乡的路方便了,海外侨胞们便都想回乡了。“买张机票就能回嘛,说着说着大家就都想回了,这次一共回来了170人。”叶鸿发介绍,这次归乡年纪最大的81岁,最小的仅1岁,其中年轻人占了一大半。为了让年轻的后辈们认祖归宗,叶氏宗祠特意举行了隆重的祭祖仪式。
“很小的时候,爷爷每次从国内回去就会和我们讲家乡的事,说家乡的建筑、风俗,家里还有什么人等等;后来爷爷去世了,每年清明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或者长辈忌日,爸爸又会和我们讲根在泉州永春,所以对家乡我们是既陌生又熟悉。”叶鸿发的长女叶诗韵带了4个子女归来,虽然一直生长在马来西亚,但在她的潜意识里她就是一个中国人。因此,她的6个孩子不仅有中文名,且马来名都是中文的音译名,孩子们不仅接受至少6年的华文教育,而且都会说闽南语。
“我们华文学校很多同学都是华裔,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们的根在中国哪里,所以我们能知道并且回来是一件特别骄傲的事情。”15岁的叶凯威说,他对泉州很多地方都感兴趣,不过这次最重要的任务是走访亲戚。祭祖仪式后,叶鸿发等长辈将带着年轻后辈挨家挨户走访亲戚。
“小小红包,心意虽小,但只要我们坚持做,我们与家乡的联系就不会断,孩子们也不会忘,才能代代相传。”叶鸿发说。 (来源:东南早报 融媒体记者 陈玲红 胡彦明 蔡紫旻 赵伟 许钹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