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进一步规范课后服务管理:课后服务自愿参加 不得补课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东南早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近日,泉州市教育局联合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委文明办印发《泉州市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修订)》,明确课后服务应严格遵循学生自愿参加原则,不得“刷题”补课等,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全覆盖开展课后服务,实现课后服务“2+N”模式全覆盖,其中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2+3”课后服务模式的学校占比和开展科学教育类课后服务活动的学校占比均达80%以上。

遵循学生自愿参加原则

课后服务应严格遵循学生自愿参加原则,各地各校应建立健全意见征求反馈机制、服务项目公示制度和公开、透明、公平的选课机制,由学生和家长自愿报名、自主选课。学校和教师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要求学生参加,也不得无故拒绝学生参加课后服务。

同时,严禁随意扩大课后服务开展范围,学校课后服务应安排在上课日及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和学校教学计划之后,结束时间应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不得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不得“刷题”补课

义务教育学校要发挥课后服务育人功能,结合自身条件、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推行城乡学校少年宫活动与课后服务活动有机融合,开设丰富多彩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阅读、科学、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等,将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技创作、创客活动、观测研究等科学教育融入课后服务,适当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作业辅导时长原则上不得超过课后服务总时长的三分之一。严禁学校以开展课后服务为名压缩教学计划或正常教学时间。

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刷题”备考、集体补课、讲授新课。

需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参与非学科类课后服务的,要严格规范管理。引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应从泉州市“双减”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中遴选。严禁引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严禁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

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课后服务经费采取财政补助、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主要用于支付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的水电费、小额易耗品费、设施设备耗材费、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不随意扩大资金使用范围。午间开展的科技和文艺活动、兴趣小组、午餐服务、作业辅导等拓展服务属于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便利服务,所需经费各地可根据实际,因地制宜予以保障。各地可通过财政补助、社会补助等方式筹措经费,对参与午间拓展服务的教师,参照课后服务补助标准给予适当补助,尊重教师劳动。

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不得以课后服务名义擅自增加收费项目、超标准收费、扩大收费范围,不得违背学生家长意愿强制收费或捆绑收费,不得通过家长委员会、第三方机构等收取课后服务费,严禁截留、挪用或挤占课后服务资金。

不得将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纳入课后服务收费项目。地方和学校要按本地区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课后服务相关费用。学校要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原则上以学期为单位核定,出现中途转学或休学等特殊情况的,要据实收取或据实退回相应的课后服务费。(融媒体记者 陈森森 龚翠玲 通讯员 潘美霖)

来源:东南早报

相关新闻
这条古街,曾上演泉州版“清明上河图”

在历史悠久的泉州,几乎每个县区至少都有一条“老街”,比如鲤城区的西街、中山路,永春县的五里古街,德化县的上涌杏仁街等。 在泉州台商投资区,也有一条后港老街,那里风景秀美、人文底蕴深厚,因其独特的闽南贸易建筑群和悠久的海上交通史,被誉为泉州版“清明上河图”。一代代后港街人在这里出生、成长,最终离开后港走向世界,后港街的居民越来越少,但它在人们...

泉州鲤城打造便民小程序 40余项服务一站搞定

“鲤城区创新打造‘鲤便民’小程序平台,一站式提供学位查询、学校食堂监控查看、车位查找、美食地图搜索等服务内容,还可在线反映问题诉求。”近期,不少鲤城居民收到鲤城区社会治理联合指挥中心发出的短信,短信中提及的“鲤便民”小程序平台自上线以来,已成为不少居民群众的生活“好帮手”。 “以前不了解学校食堂的用餐情况,我都是早上提前备好午餐让女儿带去学...

强技能、展风采!泉州350名“蓝朋友”火力全开

台海网10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何美娇 通讯员 许振塔 魏诏麒)10月16日-18日,泉州市举办2024年度消防行业职业技能竞赛,14支代表队350名参赛队员参与。 该竞赛围绕指挥、体技能、班组、通信、装备和政工等8个项目,攀爬挂钩梯、灭火救援综合救助、无人航拍建模、无齿锯组装与应...

增幅居全省首位 泉州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长

来自市科技局的消息,2023年,泉州市全社会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39.0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三,比增19.4%,增幅跃居全省首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1.1个百分点。 去年,泉州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96%,比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强度提升幅度创2000年以来之最。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规上企业R&D经费226.38亿元,比上年增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