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针对家长们的骗局悄然上演,骗子冒充老师发起群收款的诈骗,最近在泉州时有发生。很多人都想不通,骗子究竟是怎么进群的呢?昨日,泉州市反诈骗中心为大家揭开这类诈骗背后的秘密,提醒广大家长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骗子冒充班主任进群收费
7月22日,市民张女士报警称,在某小学家长群内,骗子冒充班主任以预交资料费为由,诈骗其356元。经了解,骗子通过群成员分享的二维码进入班级微信群后,克隆班主任的头像和昵称,冒充老师在群里发送有关“学校需要预收取资料费365元,请家长在群里发红包进行缴费”的信息,许多家长见“班主任”发布通知,都立即响应发红包缴费。随后,该骗术及时被家长识破,但仍有多名家长被骗。
无独有偶,8月25日,陈女士报警称,在某中学家长群,骗子冒充班主任以预交书本费为由,诈骗其70元。经了解,骗子通过群成员邀请进入班级微信群后,伪装成班主任,在群里发送有关“学校需要收取学杂费,请家长在群里缴费”的信息,并发起了群收款。家长见“班主任”发布通知,立即进行缴费,不久后,该骗术被家长识破,但仍有不少家长被骗。
不要随意泄露班级群二维码
骗子究竟是怎么混进群,又是如何冒充老师收款的?
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民警介绍,骗子直接在QQ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即可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申请后进入班级群。有些学校在家长群的运营安全上较为松懈,班级群微信号、QQ号直接对外公开,比如有的学校直接在官方公众号上对外公开群二维码,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一些骗子在获取学生信息后,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QQ/微信,通常会备注为“×××学生家长”,由于学生众多,许多老师并不会挨个核实。添加成功后,骗子会申请加入班级群。
此外,还有骗子会在校园门口逗留,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获取相关信息后把自己伪装成学生家长,并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骗子可直接扫码进群。
民警介绍,一旦成为好友或群友就可以查看对方的头像、昵称、群备注等信息。骗子只需下载头像、复制昵称,就能冒充老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骗子往往会挑选上课、午休等时间段实施诈骗,利用时间差,让真正的老师不能及时发现。随后,骗子就发起群收款或者发支付宝、微信收款二维码,家长见老师发起通知都会立即响应,收款率较高,同时由于群聊的“真实性”,很多家长并不会有所怀疑。
民警提醒:各位老师和家长不要随意泄露班级群二维码,任何人入群都要通过验证。老师要定期核查群成员身份,清除可疑人员。同时,家长在收到缴费通知时,要留意群内是否有重复的班主任头像,并通过电话或短信与老师核实,不轻易相信转账要求。若遇到可疑情况,要保存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并立即报警。(融媒体记者 傅恒 通讯员 白炯昕)
来源: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