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泉州新闻  >> 正文

文润刺桐越千年——人文经济相融共生的泉州实践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泉州晚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千年岁月沉淀,泉州这座城市获得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涌动着令人着迷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气度——它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是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第一大港”,22处遗产点述说着千年海丝故事;它是民营经济大市、强市,GDP早已跻身“万亿俱乐部”,爱拼敢赢的精神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血液。

城以文兴,以文化城。厚重历史文化是源,城市进阶发展为流,源远方能流长。“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文经济学里,蕴含着“晋江经验”创新发展和“万亿之城”再出发的强大动力。

既有悠远文脉、人文之美,也是经济强市、产业高地。在这里,文化软实力源源不断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精心勾勒出一扇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最美窗口,泉州成为观察人文经济学实践不可或缺的篇章。

文与城“双向融合”

一座城的气质,往往取决于其人文底蕴。

涂门街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老街,分布着清净寺、关岳庙等13处宋元“海丝”文化遗存;开元寺里,大雄宝殿前月台与后回廊上的印度教石刻,在历史长河中与佛教和谐相融,也映照着泉州作为千年古城的自信与从容。

走进泉州海交馆,镇馆之宝——泉州湾宋代沉船等文物,仿佛带你回到过去,而“刺桐梦华图”沉浸式投影,又将历史场景复原展示,结合数字媒体的深度配合与转化,如梦如幻。

漫步西街,簪花的摩登女郎擦肩而过,古朴的东西塔交相辉映,小店里传出的南音“唤醒”古老的记忆,与鲜活的当下同频共振……

在泉州,这样奇妙而和谐的“古今同框”并非个例。当人们沉浸于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街头巷尾,会看到古老与青春、历史与潮流在这里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与城市相融的泉州文化,是“兼容并包”。厚重的城市历史与现代都市的魅力,在这里相映成趣;世界遗产的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在这里熠熠生辉。锚定“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目标任务,泉州加速统筹推动“古城提质”“新城集聚”,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宋风古韵搭配时代风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迸发新的活力。

与城市相融的泉州文化,是“融古通今”。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三大类联合国“非遗”项目的城市,100个非遗传习所、1000个非遗展示点,让700多项珍贵的非遗项目焕发生机活力。不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200个历史文化街区和名镇名村得到活态传承,“更好地保护,更好地共享”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与城市相融的泉州文化,是“敢为人先”。这里是“晋江经验”的诞生地,是全国民营经济最早发源地之一,是抚脉福建发展的“指标”城市。泉州人向海进发,将宋元时期的泉州打造成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东方贸易大港。外向性、开拓性、包容性的海洋文明与海洋精神的力量,催生出泉州延续千年的爱拼敢赢、兼容并蓄的城市品格。

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处处洋溢着清丽洒脱——这是中国日报网英国籍专家龙艾栎眼里的泉州。“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千年刺桐城韵味盎然,宋元文化深深融入新时代的泉州。”

文与产“双向赋能”

历经千年,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有了更多时代样本。

文化“软实力”,练就产业“硬支撑”——

丰泽区的蟳埔村在成为网红打卡地之前,全村做“簪花围”生意的店铺只有五六家,到如今已增至数百家,即便在平日游客也是络绎不绝。“游蟳埔、戴簪花、美自己”不仅成为时尚潮流,更是游客来到泉州最独特的文化体验。

烟火气是“见人见物见生活”,更是源源不断的商气、人气。2023年,泉州实现旅游收入1002.40亿元,比增68.9%;接待游客8652.97万人次,比增53.9%。文旅产业成为泉州继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后的又一千亿产业,增速全省第一。

文化“新标签”,催化经济“新业态”——

游客因为“簪花热”而来,来了之后才发现,泉州不只是有簪花。

泉州花灯、惠安女公仔、闽南砖雕、泉州金苍绣……这两年,泉州府、鱼里风物、乐城之旅、西街游客中心等文创企业的销售量都在不断提升。2023年开始,泉州陆续举办城市礼物设计等文创比赛,通过大赛推动文创升级,将文化积淀凝聚成精巧的文创产品,实现世界遗产的传承创新发展。

文化赋能,一些传统产业焕然一新。在“中国水密隔舱福船文化之乡”泉港区,为保护传承福船制造技艺,当地成立福船研发制造中心,并打造海丝福船馆、创办研学基地,展示福船的演变历史和建造工艺,弘扬福船文化。越来越多的手工艺人致力于在产品中注入文化元素,由“卖产品”变为“卖创意”,实现跨界融合。

对文创行业的支持,是泉州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侧面。近年来,泉州不断引入文创、非遗、演艺、研学等文旅新业态,众多业态都有“文化+经济”双轮驱动的特点。如今,泉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超700亿元,增加值连续11年居全省第一。

经济“活跃度”,提升文化“开放度”——

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瓷就走出山门,畅销海外。今天,德化陶瓷产品销往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陶瓷产品出口比例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陶瓷出口工艺品市场份额6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不止于瓷,“泉州制造”的雕艺、藤铁、篾香等,也因质量优良和发达的海外贸易,成为“抢手货”。近年来,泉州支持引导企业设立海外仓,用好RCEP优惠政策,加大出口力度,全市7000多家工艺制品企业创意无限,2023年完成销售产值超1400亿元。

文化先行,商贸共赢。依托丰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文化优势,泉州品牌“境外行”“海丝行”不断深化,推动源自泉州的美学风尚,经久不息风靡全国、走向世界。时至今日,泉州已构建“海陆空”立体开放格局,上半年进出口规模达1391亿元,创历史新高。

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人”。

从“泉州是一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到“站在泉州能看到中国的历史,也能看到广阔的未来”,泉州的人文经济往往落笔于“人”的价值发现、挖掘与培育。

在西街无计民宿,老洋房院子的玻璃房和肆意生长的花草,让游客重拾生活的松弛感;小巷弄里的餐酒馆“鲤隅”,民谣音乐与传统古厝相融共生,在小庭院约上三两好友吹风品茶……在古城,一些老旧房屋在创业青年的接手改造下,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为什么选择泉州?”当你向这座城市的青年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在这里,不仅有古城人文味和烟火气,还能享受城市为青年发展提供的良好创业环境和扶持政策,这让人和城市之间产生“深度连结”。

近年来,泉州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深入开展“惠民生补短板”专项行动,坚持超七成五财力投入民生,致力建设“品质泉州”,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真正融入城市人文精神当中,吸引更多年轻人安居乐业。

多元多维的城市书房、邻里中心,在泉州的城市角落、公共空间“遍地开花”,高品质的“15分钟文化生活圈”日益扩容,“不打烊”的市民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全国典范;常态化实施“万千百十”文化惠民工程,“政府补贴,低票价运营”的公益性文艺演出,从每年数十场到每年突破千场……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正不断提升泉州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文化润物细无声,幸福见于细微处。色香味俱全的夜市,为外地游客设立寄放行李的爱心驿站;鲤城区西街旧馆驿巷口坚持30年的爱心奉茶点;持续100天的“爱心冰柜免费奉水”活动……146万名志愿者群体托起“志愿情、泉州红”品牌。

人与城相生相融,城与人共同发展。以城为名,拥抱世界,泉州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组建全国首个海丝特色国际传播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季、世界闽南文化节、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精彩纷呈,“刺桐文脉·最闽南”全球传播计划有序推进,城市宣传营销小分队走进法国……满载泉州乡音的“中国故事”“海丝故事”正越来越得到海内外人民的喜爱和关注。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泉州独特的城市人文,深深影响到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不仅嵌入高质量发展肌理,也由此传播开来、加快“拥抱”世界,共同筑牢海内外泉州人的“根、魂、梦”。

2024年是泉州申遗成功三周年。在建设文化强市的征程上,泉州奋楫扬帆的昂扬气息激荡澎湃,如浩浩荡荡的海洋,千百年来奔腾不息,每一朵浪花都是新的!(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庄丹丹 通讯员 林海吟)

相关新闻
泉州蔬菜价格上涨 预计9月中旬有望回落

超市里的蔬菜价格 近日,全国各地的蔬菜价格普遍上涨,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批发价格数据显示,6月16日至8月15日,全国蔬菜日度价格从4.27元/kg上升至6.01元/kg,上涨40.7%。泉州情况如何?昨日,记者走访了中心市区各大商超及农贸市场,发现多种蔬菜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不过,业内人士称,随着气温下降及下一批蔬菜陆续收成、上市,蔬菜价格会逐步...

9月1日起 泉州适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为推进宫颈癌综合防治工作,根据省卫健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妇联《关于印发2024年度福建省适龄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泉州决定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实施适龄女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以下简称“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9月1日起开始集中接种HPV疫苗第1剂次。 此次接种范围为具有泉州市学籍或户...

将新增2.5万个公办学位!泉州19个中小学项目今秋投用

学校建设是关系千家万户、惠及人民群众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今年秋季开学,泉州将有19个中小学项目投用,将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2.5万个,有效满足学生“上好学”的需求。目前,这些学校都在全力抓紧配置教学设施,以最好的姿态迎接开学工作。 近日,记者来到泉州市晋光小学滨海校区,看到一批教学一体机已运送到新建教学楼各教室内,装备人员正开始进行安装调试...

泉州这座大桥试通车!

武荣大桥试通车啦! 8月20日 记者来到武荣大桥主线桥 只见霞美镇和丰州镇两边的车辆 在双向8车道上往来通行 宽敞的桥体、洁白的标志、整齐的路灯、清晰的路牌,车辆行驶在武荣大桥上,驾驶员视野开阔,行车体验良好。 不过,记者注意到,丰州一侧部分匝道口还处于封闭状态。 “大桥13条匝道,目前开通了11条,还有2条匝道正在进行附属设施的收尾施工。”中建海峡武荣...

泉州一国家级口岸迎来首艘进口煤船

台海网8月2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何美娇 通讯员 张桢炜 陈珠霞)8月19日,满载7.7万吨澳大利亚烟煤的巴拿马籍散货船“泰美”轮(THYME)安全进靠泉州鸿山热电厂煤码头,标志着该码头国家级口岸开放验收后的首次外贸船靠泊圆满成功,为泉州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日下午,在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