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7月2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何美娇 通讯员 许锦龙)7月11-14日,“海丝泉州走进千岛之国”活动在印尼雅加达成功举行。活动期间,举办方通过恳谈会、专程访谈等形式,与当地各界深入交流、互动,其中谈论最多的是闽南与印尼多元文化交融等现象。
海丝泉州走进千岛之国活动开幕式
两地语言相交融
南音传承备受喜爱
印尼福建社团联谊总会总主席俞雨龄、印中商务理事会理事长吴明理等侨亲表示,福建与印尼的往来可追溯到上千年前,特别是宋元时期,交流非常频繁。鸦片战争后,大批福建人远渡重洋、来到印尼等地。大量聚居爪哇岛,与当地人民的关系密切,促进了闽南话、南音等的传播。20世纪前后一百年间,印尼涌现很多华人作家、翻译家,创作和翻译大量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华社脍炙人口,而且在当地也广泛流传,深受印尼人民喜爱,促进了两地文化交融。吴明理列举了印尼语从闽南话中借词的情况,他说闽南话最少有800字列入印尼字典,闽南话中也有些词语来自印尼文,说明闽南与印尼几百上千年前就有十分深入的交往,才有可能出现语言的深度相互借词、相互吸收和交融。
魏耀坤与印尼华裔青年演奏(唱)南音经典剧目
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总主席魏耀坤、常务主席李长旗表示,南音随着先辈漂洋过海来到印尼,已经传承很久,且慢慢融入当地。印尼本地人和一些华裔虽然不会说普通话和闽南话,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学南音,他们照样唱得很好。几位到场的20岁左右的华裔还现身说法,现场演奏(唱)南音经典剧目,博得阵阵掌声。
民间信仰相融合
异域风情现泉州
印尼惠安同乡联谊会会长许锦祥、印尼安溪福利基金会总主席廖扬宗、印尼安溪同乡会总主席许再山等侨亲从印尼随处可见的天后宫、关帝庙等民间信仰、烧王船等习俗,以及宋元时期泉州穆斯林文化繁荣景象等方面,探讨了闽南与印尼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融。今天泉州的“峇厘村”,则是印尼归侨把异域风情带回了家乡,产生了新的独特文化现象。
走访期间,广大侨亲对泉州申遗成功后的文旅热潮反响热烈,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去亲身体验和感受泉州多元文化。印尼泉州青年商会会长施文概、候任会长何国家等说,簪花等习俗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能把簪花习俗带到印尼,促进当代闽南文化与印尼文化的交流互鉴。
传播华文教育交流互鉴
传承姓氏文化守住根脉
印尼晋江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许宗鸽、常务副会长许水秋等侨亲回忆了早年对祖籍家乡的印象,为现在家乡飞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此外,印尼晋江同乡会会长欧阳连财、秘书长周孙毅以及吴明理等侨亲表示,晋江同乡会设有中文补习班,希望能为改善华文教育尽些心力。并提议,华文教育也不应该局限在华裔,要让更多印尼人民了解中文、了解中国。另一方面,建议家乡加强印尼文的教育,交流是相互的,有更多的人懂得印尼文,才能更好地了解印尼,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两国相互了解与交流。
印尼华侨大学校友会会长、印华百家姓协会雅加达分会副主席刘新华(右一)、印尼华侨大学校友会副会长伍英临(左一)等乡贤参观展览
印尼华大校友会会长、印华百家姓协会雅加达分会副主席刘新华等乡贤表示,希望印尼各地华人华侨重视传承姓氏文化,提升下一代的根祖意识。他们认为族谱记载了先人信息,为寻根问祖提供了依据,家乡把族谱、侨批等文化带到印尼,为华侨寻根提供了方便。希望家乡多举办这样的活动,鼓励和带动印尼华裔回去寻根,让他们知道根祖在哪里、家乡在哪里。
举办方负责人王斯诚在恳谈会致辞时,向广大侨亲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深有感触地表示,这次行程受到很多启发,深切感受到侨亲在印尼打拼非常不容易,倍受感动。他表示将带回侨亲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策划更多精彩、有意义的活动。也欢迎侨领侨亲多回家走走,常走长亲,共同促进中印尼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