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你带孩子出门了吗?相信不少要出游的人,都会提前半个月到一个月买好机票,但有的人却在临行前遭遇机票价格“跳水”。近日,“女子机票降3000元,起飞前买低退高”的事件引发关注。据报道,今年5月底,一乘客在东航APP买了6月23日上海飞三亚的6张往返机票,共计15000余元。出发前一晚,机票价格跳水3000余元,该乘客决定“买低退高”,在已值机的情况下,仍实现了全额退款。那么,买机票是提前买便宜还是临近买便宜?旅客又该如何“买低退高”?
网友经历: 临近起飞 发现机票价格跳水
网友“花椰菜”花15000元购买了一家六口的机票,却在出发前一天晚上发现,同航班的机票总价降了3000元。尽管已在手机完成值机,但她还是通过与航空公司沟通,在购买了低价机票后,完成了此前购买机票的全额退款,省了3000元。
记者注意到,网络上许多网友表示和“花椰菜”有相同的经历,甚至在小红书等多个媒体上兴起“机票优惠购买经验帖”的热潮。今年4月27日,在上海工作的樊女士注意到,她提前半个月预订从上海飞贵州的机票大幅降价了,同一天、同一航班的机票价格从1686元“大跳水”至550元。在深圳工作的任女士也遭遇了同样的状况,之前预订的深圳往返郑州的机票价格为1638元,但近期搜索发现已降至1239元。
网友“妞妞牛”早早规划好了暑期行程,上个月就买了宁波飞海拉尔的机票,“快出发了才发现我买的这趟航班往返降了1200元。”也有一位本地的网友发帖称,曾购买了三张从泉州飞往北京的机票,4小时后,发现每张机票降价近200元。
记者调查: “买低退高” 各航司规定不一
记者注意到,对于机票买贵可免费退票的情况,今年年初,南航、东航、国航等多家航空公司发布的客票退改新规中规定,购票后发生票价降低,允许在购票后24小时之内重新购买客票,符合一定条件的原客票免费办理退票。按照上述规定,购票后超过24小时,便不符合“机票买贵可免费退票”条件。
东航客服人员提醒,“退高买低”票价波动政策目前只针对国内航班,原购票渠道机票降价才适用这一规则。如旅客重复购买两张国内客票,行程、航班日期和航班号完全相同,且两张客票出票时间间隔不超过24小时。
记者调查发现,国内航空公司对于“买低退高”的政策规定不一,但是均为国内航线,客服人员建议旅客如有“买低退高”意向,最好提前和客服进行沟通确认。如春秋航空、长龙航空、成都航空、海南航空等多家航司客服均表示暂无“买低退高”政策。很多网友也表示,一般目前“买低退高”的操作多限于航空公司自己的网站或App,而在出行平台上,一般购买机票后想要退改签都会有比较高的手续费。
“除非购买改签免费的保险,但是退票肯定是手续费很高的,覆盖不了机票降价后的价差。”常在出行平台购买机票的陈先生说。
律师提醒: 从正规渠道购票 看清退改签规则
对于机票价格“跳水”,有网友表示买贵了,无法退票很“心塞”;有网友称,退票重买即使扣手续费也划算。
据一位航空售票业内人士,机票价格一般是越热的航线价格越高,航空公司也会根据预判来定价,但是由于航线加密等原因,如果出现航班乘客较少等情况,航空公司也会通过降价等方式促销,但机票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一般比较少见,很多航空公司也制定了退改签门槛,所以多数旅客不易实现“买低退高”。
有民航业内人士分析,在节假日调整运力投放,增加航班量是航司的惯例。正是因为航司增加了太多运力,导致供大于求,临近假期仍有不少座位没有售出,因此临时调价促销。除了航司增加运力的因素外,高铁对民航客流的分流,也是飞机没坐满导致机票价格临时跳水的原因。随着近年来全国越来越多的高铁新线投入使用,人们的出行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
对于机票出票后多日发现价格出现大幅下降,消费者很难从法律途径获取免费退票或赔偿差价的维权诉求支持,最好还是根据具体问题尝试与航司进行沟通。福建信实(泉州)律师事务所吴培育律师提醒消费者,一定要从正规的渠道购买机票,在购买机票前务必看清机票的退改签规则,包括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同时保留好相关证据,一旦出现问题可以依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融媒体记者 张晓明 实习生 林艳艳)
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