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泉州市区东北部的洛阳桥(无人机照片) 姜克红 摄
盛夏时节,万物竞秀。放眼泉州大地,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升腾着希望与梦想:6月28日,举办500强企业专场招商大会,81家500强企业与泉州携手,签订总投资超2200亿元项目合作协议;7月1日,石井口岸通关中心及配套服务区项目正式建成投用,为外向型企业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助力南翼高新区“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7月2日,泉州正式设立“泉州创投日”,常态化开展创投系列活动,推动基金与产业、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互动共赢的新格局……
上半年,泉州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1—5月,泉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进出口总值增长20.7%;1—6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7%,工业用电增长6.2%。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10周年。今年初以来,泉州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泉州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全力以赴大拼经济、大抓发展,昂扬“爱拼敢赢”精气神,奋战“项目创优年”,在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中走前头、作表率。
蹄疾步稳推改革
发展潜能加速释放
今年4月,泉州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上发布了《泉州市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聚力打造“泉心泉意”品牌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4—2025年)》,开启新一轮改革行动,推出166项创新举措。
民营经济这一参天大树实现“郁郁葱葱”盛景的背后,离不开泉州市以“一号改革工程”的高定位和大魄力持续做优营商环境,近几年累计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超500项。落实“民营经济31条”,召开营商环境大会,构建“法治护企”“政策找企”“泉心泉意帮企”“万名干部进万企”等服务矩阵,试点建设“无证明城市”,上半年兑现惠企资金超22亿元,入选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经验典型,以总成绩第二获评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泉州市营商环境“成绩单”亮点纷呈。
改革,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在新福建宏伟蓝图的指引下,泉州市持续推进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不断激发活力、激活动能、破局突围,撬动高质量发展强引擎。近年来,泉州市扛旗金改、海丝先行区、国家自创区和文旅消费、产融合作、产教融合等“国字号”试点试验数十项,并连续召开“新春第一会”,成立民营经济研究院,设立“泉州企业家日”,评选泉州民企百强,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N”政策体系。今年,泉州市继续推进12个领域39项重点改革任务。
近日,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的中信重工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实现竣备验收。该基地是泉州市级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建有56栋厂房及配套设施,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目前已实现100%招商,成功招引中科丰阳、域钏科技等28家企业入驻,其中规上企业19家,占比67.8%。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可达15亿元。
泉州市以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以创新推动产业链高质量重塑,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泉州市已实施100个市级工业园区项目,累计建成1747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形成千亩以上连片园区43个。今年,泉州市提出创优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各项工作,深入打造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2.0版本,力争到今年底,累计投用园区项目超60个,带动周边规模化连片开发,加快推进“一区多园”整合提升。
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是泉州市通过机制改革推动资源集约利用的缩影。泉州市是全国唯一的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城市。如何以改革解难题,向存量要空间?泉州市结合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抓城建提品质、“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等专项行动,积极探索创新,总结形成了“一个标准、一种模式、七项政策举措”的经验成果。
试点以来,泉州全市已开展盘活城镇低效用地3.76万亩,处置历史遗留用地和历史围填海面积1.38万亩,带动7.1万亩建设用地开发,新增建筑面积2739万平方米(产业空间1703万平方米);挖掘农用地潜力9.15万亩,开展“百千万亩方”农用地整治,已完成3.02万亩,新增耕地2713亩,修复生态用地1.21万亩,有效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增加建设用地供给,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大拼经济、大抓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要素保障。
加快数据开发利用,积极建设数字泉州,今年1月入选福建全省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城市;持续深化科技工作“放管服”改革,16项科技政策兑现采用“免申即享”方式直达企业,“简化企业加计扣除政策申报流程”做法在全国推广;实施科技创新“四个倍增”计划,引进18家大院大所,跻身“科创中国”试点和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泉州持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了配套保障,释放了市场效能,有效激发了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市还积极先行先试,推动泉台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今年初以来,泉州市细化两岸融合发展举措,举办首届两岸中小企业暨两岸征信论坛等活动,规划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泉州基地,今年来向金门供水日均1.85万吨。今年上半年,泉金“小三通”客运航线出入境旅客1.6万余人次,同比增长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