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泉州新闻  >> 正文

山海人家·返乡兴业的故事 | 95后惠安女回乡逐梦 “剪”出非遗新天地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东南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在繁华的都市中,许多青年怀揣梦想,踏上了奋斗之路。然而,在雕艺之乡惠安县山霞镇后洋村,一位名叫陈媚媚的女大学生却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她放弃了城里的优越工作,毅然回到家乡,那片曾经滋养她成长的土地。她的目标,是将闽南传统民居的堆剪技艺与现代创意相结合,为这片热土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承父之志

接力传统技艺

陈媚媚,是一个生长在闽南古建世家的95后惠安女。从小对古建雕刻耳濡目染的她,对家乡独特的雕艺文化怀有浓厚兴趣。

“古建几乎承载着我的整个童年记忆,当时的我‘不爱红装爱武装’,现在也是如此。”陈媚媚笑着说,小时候,其他小孩的玩具可能是汽车、玩偶,她的玩具却是各种雕刻工具。在父亲的工艺坊里,陈媚媚常常帮忙师兄们堆灰塑、绑铜丝,有的时候她也会饶有兴趣地拿起泥塑刀临摹。

陈媚媚的父亲陈向阳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八闽工匠”,30多年来一心扑在闽南传统古建筑行业,培养了两百多个徒弟。从小就扎堆在“男人帮”里的陈媚媚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会成为这个传承队伍中的正式一员。

工作中的陈媚媚。受访者供图

“大学毕业那年,学校要求拍摄毕业作品,我就把镜头对准了我的父亲母亲。父亲是朴素的匠人,母亲是勤劳的惠安女,虽然片子只有15分钟,却让我感觉这是大学四年来跟爸妈最亲密的15分钟。”陈媚媚动容地说,这次纪录片拍摄让她看到父母的另一面,父亲从事的雕艺工作和母亲制作的惠安女服饰均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父母对家人深沉的爱、对工作永不放弃的情怀深深地触动了她。

从广西高校毕业后,陈媚媚顺利地在厦门一家上市公司找到了工作,然而每当想起那段纪录片拍摄经历,她的内心依旧不能释怀。一段时间之后,陈媚媚带着内心的牵挂,毅然选择返乡创业、传承非遗文化。

雕艺之乡惠安县山霞镇后洋村。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家乡从事传统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惠安雕艺行业出现年轻力量日渐断层的现象,所以无论成就多高,培养后辈、让濒危技艺再度焕发生机,一直是老一辈雕艺家最大的心愿。”回乡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她系统地学习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专注其中的堆剪艺术,逐渐接过了父亲手里的接力棒。

专注堆剪

发展“产学研”

每个精美的堆剪作品,都是由成千上万块瓷片有序地粘贴堆叠而成。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堆剪,也称剪瓷雕,是在灰塑基础上,运用彩色瓷片,镶嵌在屋脊、檐下、照壁的装饰工艺,是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中独具特色的手工技艺之一。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门千年技艺,陈媚媚参与建立了“九匠九”乡村产业振兴非遗传习基地,想把“九匠九”打造成集石雕、剪瓷雕、砖雕、惠女文化四项非遗项目和文创研发、研学、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研学产品体系模式。

“九匠九”乡村产业振兴非遗传习基地。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创业初期,陈媚媚也同样遇到了团队不成熟、产品设计和销售渠道建设单一等重重困难。为此,她前往厦门工艺美院接受阶段性的专业研修,招募志同道合的青年创业者,积极参加全国各项技能大赛、国际性的展览展销和创业比赛,结合市场需求创造性研发非遗、文创相关衍生品并探索新的销售模式。

陈媚媚走进当地文明实践站推广堆剪技艺。受访者供图

一路走来,陈媚媚逐渐创新探索出“非遗文创+惠女雕艺+研学教育+直播电商”的经营模式。期间,她推动所创的非遗技艺实操课程编入泉州华光职业学院选修课,并被聘任为课程导师;积极与高校合作开展“产学研”教育实训、文旅研学体验、非遗进企业景区进社区等活动,每年传习交流人数达千人;利用直播电商平台,将家乡的剪瓷雕作品推广到全国各地,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带动就业30多户,人年均增收近万元。其中,今年第一季度营造工程、研学交流的业务营业额合计32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近百人,使得非遗、民俗成为有奔头的产业。”2023年5月,福建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陈媚媚作为全省唯一的优秀高校毕业生代表,介绍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市民带小朋友到基地体验堆剪技艺。受访者供图

坚守技艺

实现传承创新

在陈媚媚工作室,记者见到了她的三部曲作品,《吉事(狮)如意》抒发了新惠女打破旧思想、突破束缚的匠心,《守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惠安女传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初心,《时代风采》表达的是新时代惠女参政议政的画面,每一部作品的背后是陈媚媚对惠安女性的心境成长创作。

陈媚媚介绍作品《守艺》,该作品获得福建省首届“世遗磁灶窑杯”银奖。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我们不仅仅是一家工厂,要有品牌、有文化、有传承、有创新,长期主义价值才是发展的方向。”陈媚媚说,她不断学习着父亲的老手艺,再尝试融入自己的新思想,就是希望自己的堆剪能够剪出新天地,让非遗技艺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无限活力。

除了传统雕艺,陈媚媚还积极探索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她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推出了一系列结合研学教育元素的文创产品,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热烈欢迎。

Q版堆剪作品《陈三五娘》。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这幅是《陈三五娘》、这幅是《桃花搭渡》、那幅是《霸王》《马上封侯》,几十块五颜六色的碎瓷片剪贴成栩栩如生的Q版艺术品,用这样的方式传播历史典故,反而深受年轻人喜爱,不是我们这些大老粗能做到的。”谈起女儿的创作,老雕艺家陈向阳骄傲地说,女儿的回归为这门传统艺术注入了年轻人的思想,让他这个老匠人看到了行业的无限新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迎接今年龙年的到来,陈媚媚与父亲耗费近半年时间共同完成了《龙腾纳福》《祥龙呈印》两件大型剪瓷雕作品,龙骑祥云寓意腾飞纳福、金龙持印握笔寓意金榜题名,作品一经推出获得业界好评,引发媒体关注报道。

陈媚媚堆剪用的工具。受访者供图

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惠安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惠安县堆剪技艺非遗传承人、惠安县三八红旗手、惠安县总工会“惠安工匠”、新时代最美惠安女……六年的创业之旅也让陈媚媚收获不少荣誉。

对于未来,陈媚媚充满信心:“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乡村的美好与潜力。我相信,通过非遗和文创的结合,能够实现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堆后开始贴入剪好的瓷片。受访者供图

“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不管是粗活还是细活你都会很难熬。”采访中,一身年轻惠女打扮的陈媚媚看似传统,却思想前卫,内心充满无限梦想与期许。

在她身上,可以感受到传统惠安女的勤劳和贤惠,更可以看到新一代惠安女的真诚和执着。

陈媚媚的创业故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见证,更是返乡青年拥抱乡村振兴路上的一抹亮色。

这是年轻女性的担当,也是无数年轻人勇敢追寻内心抱负的缩影。

(来源:东南网;

总策划:曾武华 许上福

策划:王祥楠 林雯晶

监制:许上福

记者:林杰 陈培源)

相关新闻
泉州非遗“快闪”京沪名校 实力圈粉 “文旅+名校”撞出新火花

看泉州提线木偶戏在上海高校跃动,听高甲戏的旋律在校园中回响,看名校学子华丽变身蟳埔女……6月14日至16日,泉州文旅推介小分队奔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为高校学子们带去来自世遗之城的非遗文化盛宴。 此次上海“高校行”,是泉州文旅推介小分队启动“进名校...

莆田产业观察丨千年工艺如何“再出圈”

编者按:建功新福建,八闽大地在行动。近日,由福建省委网信办指导,人民网福建频道发起“福建‘封面’系列融媒体调研行”活动,聚焦新福建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挖掘福建各地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故事。6月11日至14日,活动首站走进莆田市,围绕当地建...

福建这个古镇,与各色非遗“双向奔赴”

许正桃正在表演布袋木偶戏《隋唐演义》选段。人民网 李唯一摄 走进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富溪镇,77岁的布袋木偶戏传承人许正桃正在表演《隋唐演义》选段。除典籍故事,当地村民还将布袋木偶与快板相结合,打造了原创戏作进行展演。 在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富溪古镇,浓厚的非遗氛围让...

福建暑期非遗盛宴来袭!275项活动燃爆八闽夏日

日前,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启动2024年“清新福建·共享非遗嗨一夏”主题活动,全省联动推出的275项文旅活动即将掀起一场暑期非遗体验新高潮,活动将持续至8月底,全方位释放暑期消费活力,持续做热文旅市场,吸引国内外游客畅游八闽。 活动期间,福建省各地将围绕非遗融旅游、非...

同“粽”同源 两岸青年在厦过端午

10日下午,来自两岸的三十余名青年在厦门包粽子、赏非遗,共度端午。 糯米、五花肉、香菇、咸蛋黄、虾仁等食材一一摆上桌面,两岸青年拆粽叶、填馅料、压实、封口。尽管每年端午节都会吃粽子,但亲手包粽子对不少台青而言还是初体验。 在厦台青 黄恺嘉:我来厦门三年了,这是我第一次在厦门包粽子,端午节是我们的大节日,我觉得在大陆过端午节的感受,就跟在家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