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中考了,校园里发现马蜂窝需要马上处理,以免学生被蜇伤影响考试。”近日,泉州市曙光救援中心队员曾仕聪穿上防护服,仅仅用了10多分钟,就将河市中学内一个排球大小的马蜂窝给端了。据介绍,来自云南的曾仕聪,加入曙光救援中心两年多的时间里,已经义务为市民摘掉1000多个马蜂窝。
端掉马蜂窝 出了一身汗
6月份以来,随着天气转暖气温升高,马蜂也开始活跃起来。河市中学这个马蜂窝就在教学楼旁花圃的小树丛中,有排球大小,位置比较隐蔽。记者靠近观察,看到多只马蜂趴在蜂巢表面,不时有马蜂飞进飞出。
学校杨老师介绍,河市中学是中考考点,他们担心马蜂会蜇伤学生,所以就请曙光救援中心专业处置马蜂窝的曾仕聪来帮忙。
“周围的人都走开,注意不要让学生过来,小心被蜇。”上午9时许,气温接近30℃,曾仕聪再次嘱咐河市中学的老师和队友,让他们帮忙警戒后,穿上橡胶防护服,拿着两罐杀虫剂和一个小网兜,跨过警戒线,慢慢走到马蜂窝旁。随后,他拿出一罐杀虫剂冲着马蜂窝喷。马蜂见有人入侵,立即群起而攻之,不过它们无法突破橡胶防护服的保护,很快就在杀虫剂的攻击下败下阵来。
抵御住马蜂的攻击后,曾仕聪拿起剪刀,将马蜂窝从树丛中剪下来,装进网兜里。随后,又拿起杀虫剂,对漏网之蜂进行喷洒。前后用了差不多10分钟,马蜂基本被消灭了。在确定蜂王也“伏法”后,这场端马蜂窝的行动圆满收官。
“哇,太热了。”处置完后,曾仕聪脱下防护服,此时他已经浑身湿透了。
加入救援队 义务除蜂窝
曾仕聪来自云南省文山州,从小就和父辈上山抓马蜂,渐渐成为一名抓马蜂的好手。4年前,他带着妻儿从老家来到泉州,“我父母在泉州打工十五六年了,他们习惯了这边的生活,我也就带着家人过来了”。
两年前,曾仕聪参加SRT(户外绳索单绳技术)培训时,遇到泉州市曙光救援中心的队员。在聊天中,他得知当时曙光救援中心积累了200起市民请求处理马蜂窝的警情。“端马蜂窝我是专业的!”于是曾仕聪就加入了曙光救援中心,专门帮市民义务处置马蜂窝。
曙光救援中心的出警记录显示,两年多来,曾仕聪在泉州市区范围内,已经义务帮市民端掉了1000多个马蜂窝。“没有收一分钱,连来回的油钱、路费都是我自己出的。”他说。
户外养马蜂 防治病虫害
和很多人习惯晚上抓马蜂不同,曾仕聪更多的是在白天抓马蜂。据他介绍,马蜂有趋光性,夜晚抓马蜂,一旦它们的巢被侵袭,它们就会往有光的地方攻击,很容易伤及无辜,除非用火攻。白天他端马蜂窝的时候,马蜂只会攻击他,而不会去攻击较远处的其他人,现场比较好控制。
记者了解到,曾仕聪不仅抓马蜂,还养马蜂。在洛江区南山社区一片龙眼林里,记者看到了他的“蜂巢”。这个“蜂巢”只有两个帐篷大小,里面摆满了一个个白色小塑料网箱。每个网箱里,都有10多只马蜂。据介绍,养这些马蜂是用于生态病虫害防治。
“马蜂是肉食性的,可防治多种农林害虫。”为了养殖马蜂,曾仕聪2012年就开始系统地学习有关养殖知识。据其介绍,云南一些生态果园、棉花田在很多年前就开始采用马蜂防治害虫,“泉州这边刚起步”。(融媒体记者 陈明华 文/图)
相关链接
市民遇到马蜂如何处置
一般来说,马蜂不会主动攻击人,其攻击路过的动物或人,是因为太接近它的巢穴所致。一般马蜂群的工蜂警戒范围距离巢穴有15~25米,当人类进入警戒范围,有些动作和气味会招致工蜂的注意,如果此时有人做了挥打的动作,或者发出其他刺激信号,工蜂就会视为敌意威胁,继而发出聚集信号,就会引发蜂群攻击,攻击时甚至可追击达100米之远。
被马蜂蜇后,皮肤会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蜇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如果身体被蜂群蜇伤多处,常出现发热、烦躁不安、昏厥等全身症状,个别严重者如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专业人士建议,市民进入树林等草木茂密处时,应观察周边环境,避免惊扰马蜂。如遇见零星几只蜂在周围盘旋,这表示你已接近它的警戒范围,绝不要挥赶或骚扰它,也不要近距离观察,要尽快离开,以免它发出信息招来蜂群攻击。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在遭遇蜂群攻击时,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发现蜂巢,切勿自行摘除,应报告专门部门处理。
多数马蜂蜇人后,不会把刺留在人身上,但也有少部分马蜂会留刺,因此,被蜇伤后要首先检查伤口处是否有毒刺残留,若发现有毒刺残留,应该用手或者镊子取出来。如果就近有干净水源的话,马上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并用手挤压伤口附近,把毒液挤出。但不要用脏水清洗,更不要用泥糊在创面上,这样容易感染伤口。如果出现发热、头晕头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出现神志不清、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应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并拨打120。(明华 辑)
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