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泉州一名刚出生四天的男婴小鹿,出现反复呕吐,却怎么也查不出原因。所幸,石狮市总医院医生抽丝剥茧揪出“元凶”,原来是肠子“打结了”。
医生提醒:如果没有及时就医可能导致肠管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泉州新生儿肠管扭转720度
医生巧用床旁即时超声揪出“元凶”
小鹿不久前因为早产且伴有呼吸困难入住石狮市总医院,医生予以无创呼吸机呼吸、静脉营养支持4天后,小鹿顺利撤离呼吸机。
当大家以为一切都向好转方向发展时,细心的护士发现他有呕吐白色-黄白色胃液,立即汇报值班医生。
值班医生立即予以禁食、胃肠减压、通便、静脉营养支持等处理,小鹿仍反复呕吐,进而出现呕吐黄绿色-草绿色-墨绿色胆汁样胃内容物。
病情快速进展,医生怀疑,小鹿呕吐原因需考虑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
消化道造影是上消化道梗阻的常规检查方法,但考虑其存在射线暴露和可能带来的潜在损伤以及无法床旁快速实施,在石狮市总医院儿科施仲善副主任医师主持下,常驻石狮市总医院新生儿科、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的刘彪主治医师,带领医院新生儿科王明淙主治医师,采取床旁即时超声对患儿腹部脏器进行评估。
刘彪主治医师为小鹿进行检查
小科普
床旁即时超声是由临床医生在床旁实时、迅速地实施超声重点扫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其它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做出及时可靠的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经过仔细扫查后,小鹿呕吐的原因很快明确,其超声表现符合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诊断。
很快,该院新生儿科医生联系福建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转运团队,打通省-县联合救治绿色生命通道,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医生快速做好术前评估及稳定,新生儿外科医生帮小鹿进行腹腔镜下Ladds手术,术中证实为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肠管扭转了720度。
小鹿肠管扭转720度
医生为小鹿的迷路的肠子找到了正确的位置,成功复位异位肠管,肠管活力正常,术后安返病房,目前,小鹿正在接受术后治疗中。
专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严重可导致肠管坏死
据了解,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一组胚胎发育过程中肠管旋转和固定的解剖异常,指胚胎期肠管在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过程中进行的不完全或固定异常,使肠管解剖位置发生变异和肠系膜附着不全,可引起上消化道梗阻和肠扭转、肠坏死等表现,是十二指肠梗阻中的重要类型。
施仲善介绍,该病发病率约为5000个活产儿中有1例,男性多于女性。多数发病于新生儿期,典型症状为出生后有正常胎粪排出,但生后3~5天出现间歇性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
患儿可伴有消瘦、脱水、体重下降。并发肠扭转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和频繁呕吐。轻度扭转时可因改变体位而自动复位缓解,若无法复位而扭转加重,可导致肠管坏死,出现腹部膨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膜刺激征和休克等症状。
若及时发现并救治,该疾病预后良好。
他提醒,超声诊断肠旋转不良主要切面为上腹部横切面,通过观察肠系膜上动静脉的位置关系来明确有无旋转不良。若患儿出现明显肠梗阻症状时,应积极对症治疗并尽早施行手术。
来源: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