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何美娇)泉州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养老服务保障水平,打造“海丝泉州 颐养乐园”养老新品牌,基本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人口老龄化率低于平均水平
据介绍,目前,泉州户籍总人口774.92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为128.67万人,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91.29万人,8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为17.6万人。百岁老人有572人,其中年龄最大的109岁。
泉州人口老龄化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仅比厦门略高,仍属于人口净流入城市,但泉州也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特点,预计到203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00万人。
养老,作为民生要计,一直是泉州市重点“着墨”的领域。如何让养老成为一件幸福的事,如何让老年人的生活更美好,泉州市一直在努力。
做好“居家”文章
夯实养老服务“基础桩”
今年以来,泉州通过线上预约与线下上门链接,让老人足不出户传递服务需求,享受紧急救援、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综合服务。此外,还将服务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实体服务进入村(居)社区驻点,承接运营居家上门服务,全方位、多层次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关爱、送餐、家政、医疗等服务,建立起“居家上门+社区设点+智慧平台+精准供给”的全新养老模式。
2023年泉州积极申报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项目,获取中央专项资金2839万元,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居家上门服务。
在建立家庭养老床位方面。泉州为户籍60周岁及以上部分老年人,根据失能状况、居家环境条件等情况,对其居家环境主要活动区域和部位进行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在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方面。泉州用中央专项资金对未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但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基础照护、探访关爱、健康管理、委托代办、精神慰藉等上门服务。
做好“人才”文章
筑好品质养老“蓄水池”
开展免费职业培训、打造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实行入职奖补和学费奖补政策……为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素质,泉州对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全日制毕业生和高等院校全日制毕业生及技工院校全日制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毕业生分别给予一次性入职奖补3000元和6000元;对养老护理人员在养老工作岗位满3年但未满10年的和满10年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在职奖补3000元和12000元。
此外,每两年举办泉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设置“市五一劳动奖章”“市技术能手”“市三八红旗手”“市金牌工人”等奖项,促进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养老院的服务质量提高,同时也提升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
做好“覆盖”文章
养老服务再提质
全市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4876人,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834所。其中,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15所,乡镇敬老院105所,街道和重点乡镇养老服务照料中心91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469所,农村养老服务设施2106所,其他各类民办养老机构27所,医养结合养老机构21所,基本实现一县一社会福利中心、一乡镇一敬老院、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全覆盖、街道和重点乡镇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并与“党建+”邻里中心养老服务项目相结合,实现养老服务与社区建设的资源整合、业态融合、功能聚合,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融合的“全龄化”社区养老模式。
泉州还推行推行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等级评定和认证制度,开展星级评定与奖补。养老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全市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7所、照料中心1所、幸福院41所,四星级养老服务机构11所、照料中心10所、幸福院61所。
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从“养老”到“享老”,泉州市以充满力度、温度的举措,为老年人托起了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