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泉州城市生态及湿地环境的持续改善,来泉越冬、过境的候鸟种群和数量越来越多。近日,在进行鸟类多样性调查时,调查员及观鸟爱好者发现了4种新鸟类,分别为北蝗莺、渔鸥、矛斑蝗莺、方尾鹟,泉州市鸟类名录增至376种。“这其中有部分鸟类是过境鸟,在泉州补充水分,积蓄能量后将继续南迁,飞往更暖和的地区。”泉州市观鸟学会科普讲师崔琪艳介绍。
矛斑蝗莺(陈文森 摄)
当前整个泉州地区监测记录的鸟类达37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2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79种。“今年新增鸟类比去年整整多了18种,十分难得。”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介绍,每年的5月、10月是候鸟一年两次的迁徙季节。陆续抵达泉州湾的候鸟,最远的来自西伯利亚。
方尾鹟(黄宝桐 摄)
据悉,目前全球约有9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有4条路线穿越中国,在中国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候鸟迁徙区。泉州市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和西太平洋迁徙路线中段地带。每年10月至次年2月,众多候鸟来泉越冬或迁徙途中停歇休息。
普通鸬鹚(泉州市观鸟学会供图)
鸟类是生态风向标,近年来泉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食物链不断丰富、规划保护到位、群众保护意识浓厚,这两年鸟类的物种和数量都不断增加,更是有“鸟中大熊猫”勺嘴鹬、“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频频“到访”,一幅“万鸟齐飞,候鸟欢歌”的生态长卷正在泉州徐徐展开。(闽南网记者 苏毓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