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泉州新闻  >> 正文

郭子仲:受尽酷刑不动摇 坚定信仰终不悔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泉州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人物简介 

郭子仲(1908-1933年),出生于安溪县城,成长于南安市蓬华镇山后村。192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集美商科学校,其间经常接触进步师生,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五卅”惨案爆发后,因积极参与集美商科学校反帝斗争,被校方勒令退学。1926年转入厦门中山中学就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到厦门寿山小学任教,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在厦门思明东路开设“鹭潮书社”出售进步书籍,后受党组织委派回蓬华,成立中共山后支部。曾任中共安南永临时县委委员、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委员等职。1933年,遭敌人伏击被捕,英勇就义,年仅25岁。

郭子仲工作过的山城小学,已改建成山城安南永德革命斗争史纪念馆。

台海网7月7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蓬华镇山后村位于安、南、永三界交界处,因为山高、坡陡、林密等特点,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安、南、永边区的主要根据地之一。如今,村里还留有山城革命烈士纪念碑、郭子仲烈士故居、红军洞、地下印刷所、地下枪械修理所等一系列革命遗址遗迹。其中,多个遗址都有郭子仲烈士的身影。

郭子仲所在的家族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且在厦门经营一家粮油号,经济不错。郭子仲8岁入私塾读书,12岁到厦门就读于桃园小学,192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集美商科学校。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集美商科学校的进步学生通过罢课、示威游行等方式积极响应全国的反帝斗争。郭子仲积极参与活动,学潮过后被校方勒令退学。1926年,他转读厦门中山中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郭子仲到厦门寿山小学任教,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积极开展秘密革命活动。他积极在青年中发展革命力量,推荐郭礽疆、叶启亨、叶启存3人加入共青团,同时建立“共青团厦门十三中学支部”。

1928年,郭子仲在厦门思明东路开设“鹭潮书社”出售进步书籍,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后受党组织派遣,郭子仲回到家乡,办农民夜校、山后小学,传播马克思主义。1930年被迫离开山后小学,他到蓬岛小学任教,以教师身份掩护革命活动,成立“启智社”“互济会”等。1930年初秋,郭子仲返回山后乡,成立了中共山后支部,郭子仲任支部书记,并发展了多名党员。

1931年11月,中共安南永临时县委成立,郭子仲任临时县委委员。他经常深入基层发动群众,组织农会,成立安南永游击队,开展抗租、抗税、抗丁、抗粮斗争,先后在山后、蓬岛、华美等地镇压土豪劣绅10多人,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1932年4月,中共安溪县委成立。1932年11月,安溪县委升格为中共安溪中心县委,郭子仲任中心县委委员。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决定镇压一批罪大恶极的反动头子。郭子仲根据中心县委的精神,在山后乡领导农民协会开展反霸斗争,镇压了当地的土豪劣绅多人。1933年1月28日,他利用蓬岛街庆贺春节之机,在热闹的街头,机智伏击,击毙带着乡丁在街上耀武扬威的蓬华十三乡反动民团团长洪嘉论,大大打击了敌人的气焰,鼓舞了群众的士气。

击毙洪嘉论,引来敌人的疯狂报复。1933年2月4日,郭子仲经过一夜辛苦工作后,带着两名游击队员回到家里,被埋伏在附近的反动民团探悉。民团立即派人包围了郭家,郭子仲不幸被捕,关押在蓬岛碉堡。当夜,数百名愤怒的群众紧急聚集,准备围攻蓬岛碉堡,救出郭子仲,但未能成功。2月7日,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决定集中游击队配合农会开展营救,也没能成功。随后,郭子仲被押往南安监狱。

“听姑姑说,我爸被捕后,敌人就用铁丝穿过他的手心和脚心,用钳子绞起来绑在我家祖厝前的旗杆石上,入狱后又被折磨得血肉模糊,但他始终没有动摇。”郭子仲之子郭清水说。在狱中,郭子仲受尽严刑拷打毫不动摇、宁死不屈:“如能出狱,继续革命!不能者,当效革命先烈,留取丹心照汗青!”1933年4月10日,郭子仲英勇就义,年仅25岁。(记者 黄宝阳通讯员 潘新法/文 陈小阳/图)

相关新闻
郭光灿:革命足迹遍布海内外 英烈忠魂长驻民心间

人物简介 郭光灿(1910-1937年),南安市蓬华镇山后村人,又名郭灿、郭独晃、郭石等,笔名丁英、鲁默。幼年随父母侨居缅甸。1932年春,因参与组织华、缅青年联合会,被英殖民主义者驱逐出境。他回国后到厦门,负责共青团工作,1932年6月起,先后担任共青团厦门中心市委书记、中共厦...

走进翔安这个革命基点村 听听当年有声有色的游击战

金山学校的旧址就是洪界曾经插红旗的地方。 上世纪70年代金山学校(当时叫市头小学)师生合影。 金山小学继承了金山学校的全部历史。   台海网6月14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在翔安区马巷街道,有一块红色土地,当年这里的村民英勇善战,在地下党组织的带领下,游击战开展得有声有色,胜利的红旗陆续插在学校和马头山的上空,迎风飘扬。   这块红色土地便是市头社区。...

张太雷:谋将来永远幸福

在江苏省常州市,坐落着张太雷纪念馆。这里以张太雷的革命足迹为线索,通过油画、实物、照片等史料展现了他革命、光辉的一生。 张太雷原名张曾让,1898年6月生,江苏武进人。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冬转入天津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法科学习。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张太雷积极投身其中,成为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之一。1920年10月,张太雷和邓中夏等一起加入...

陈仲琪:执教鞭举红旗 播撒革命种子

陈仲琪画像 人物简介 陈仲琪(1909年—1935年),又名陈传黎,安溪金谷人。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安溪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共产党支部书记(中共东溪支部)。先后任中共安南永特区委组织委员、东溪区委书记,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5年3月12日在苏坑与国民党第九师二十...

同安革命烈士事迹馆揭牌

台海网4月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吴鹏波 通讯员 黄静怡)4月2日下午,同安革命烈士事迹馆在同安葫芦山烈士陵园揭牌。作为同安区级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广大党员和群众可以在陵园中祭奠先烈、表达追思,也可以走进烈士事迹馆,了解先烈故事、铭记光辉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1935年春,红二支队政委李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