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27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德化县上涌镇曾坂村坐落于“闽中屋脊”戴云山脚下。几十年来,该村从无宜居环境、无幸福指数、无年轻劳动力的“三无”空心村,一跃成为有绿水青山、有特色产业、有文化底蕴的“三有”乡村,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和脚步!”曾坂村党支部书记曾华堡说,曾坂村的华丽蜕变,得益于该村按照“党建引领、支部主导、党员示范”思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抓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德化努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契机,变“污染村”为美丽乡村,一步步走上乡村振兴之路。今年,曾坂村被评为福建省乡村旅游村。
“污染村”变身“花园村”
走进曾坂村,绿水青山,炊烟袅袅,河岸建成了观光步道,套养的鲤鱼已有巴掌大,在水里活蹦乱跳;半山腰上的小木屋民宿错落有致,古厝老屋也迎来了新主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昔日污染严重的曾坂村,如今呈现出一幅新农村的美丽图画。
“以前左边是石灰石矿坑,右边是水泥厂,一片乌烟瘴气,眼睛都睁不开,都没法住下去了。”家住水泥厂旁的村民曾宪南回忆道。原来,建于1958年的德化水泥厂,虽然对德化县的经济发展、建材供应、当地农民就业有过贡献,但由于防尘等设备落后,机器噪声大,给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得益于德化县有关旧村复垦的政策及村党支部的努力,2017年11月,水泥厂开始爆破拆除。然而,水泥厂污染给当地造成的“后遗症”该如何解决?
曾坂村党支部立即行动,建设稻鱼共生、稻虾共生、荷鱼共生示范基地500亩,同时对荷花池景观及全村夜景进行亮化提升,打造荷塘月色灯光秀;延伸、改造健身步道,建设木栈道、旅游公厕、休息景观亭;劝导村民开展农村旱厕改造;开展生活垃圾治理和垃圾分类……通过统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更美更宜居,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曾华堡表示:“现在环境变好了,外出人员也经常回来了,都为家乡发展点赞呢。”
支部带着项目“跑起来”
“乡村振兴,党建先行!”德化县驻曾坂村第一书记彭彩燕说,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曾坂村构建以党建串路线,以路线带村域的旅游发展格局,让乡村振兴步伐“跑起来”。
“2020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23.51万元,确保实现‘消薄倍增’的目标”。彭彩燕介绍,在镇党委的牵头下,曾坂村党支部立足实际,依托中国传统村落资源,从党建破题,通过数字标牌、多维影像、3D地图等打造智能导视系统,创新运用智能技术,激活党建阵地,提高旅游体验感。以党建元素为主,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开放式空间指引,融入特色产业、文化生态、休闲宜居等发展理念,串点成线,打造一条“红色内核与多元外在相结合、传统民居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农耕文化与特色产业相结合”的精品旅游路线。近两年来,每年有数百游客、研学团队、摄影爱好者等前来观光旅游。
不止如此,曾坂村党支部投资230万元继续打造大学生实践基地,积极对接集美大学、黎明职业大学等省内知名院校入驻,通过党员人才队伍带头创业兴业示范引领,为曾坂村的经济发展拓宽路子,提升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夯实根基。同时,通过引进企业投资打造曾坂度假村民宿等项目,吸引能人回乡创建合作社等,有效增加村财收入。
下阶段,曾坂村党支部将进一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依托传统村落资源,以保护和利用乡村传统文化为前提,主打“传承”“重塑”两张牌,走“文化生态+特色发展,产业引领+生态宜居”的融合发展之路,健康有序推动曾坂村乡村振兴。
(记者 吴宗宝 实习生 林俊翔 通讯员 蔡慰玲 林丽莉 宋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