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泉州新闻  >> 正文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中国白”的故乡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6月13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德化人根据客户的文化、风情、习俗等需要而设计生产的“来样加工”“私人定制”等,是几百年前第一次全球化时代最昂贵的“中国制造”,足见当时德化瓷对外贸易交流的繁盛与深入。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图片来自网络)

文物名片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于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提升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包括三班、盖德、龙浔、浔中4个乡镇宋至明代的窑址。其中,屈斗宫古瓷窑位于龙浔镇宝美村的破寨山,是宋元时代的瓷窑遗址,窑基长57米,有17间窑室,出土了7000余件瓷器标本和烧窑的工具。有些盒盖上印有“长寿新船”的文字,证明这些产品计划由海道行销国外。

  梅岭窑遗址调查发现的10多条古代窑炉,主要分布在内坂、大垅口、梅岭三地。其中,宋元时期古窑4处、明清8处、民国至今2处,涵盖阶级窑、龙窑等多种窑炉形态。

▲何朝宗《渡海观音》

前世传奇

写在陶瓷上的交流史

讲述人 陈建中(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泉州博物馆研究员)

  台海网6月13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德化陶瓷烧制始于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已能使用高岭土烧造硬陶和原始青瓷,考古发现有时间最早的原始青瓷生产窑场,是世界原始青瓷的重要发祥地。宋元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德化窑瓷器成为重要贸易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德化成为外销陶瓷的商品生产基地。

  明代,德化窑以“白”闻名于世,瓷雕技艺享誉天下。清代,德化窑烟四起,陶瓷窑场遍布山乡峻岭,德化瓷继续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其传承千年、经久不衰,作为中国民窑的典型代表,德化陶瓷烧制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作名录。

  德化窑白瓷传入西方后,被法国人称作“中国白”,很快成为上流社会竞相追逐的奢侈品,在欧洲皇室、贵族引起了轰动。在皇室推动下,明末清初欧洲开始启动了以德化白瓷为烧制模本的研究,经过数年的研制,最终成功掌握了德化窑白瓷的烧制技艺,从起初的仿制到后来的自主研发长达百年之久。

  在欧洲,德化瓷一度代表着皇权和身份。17世纪德国的三任帝王均收藏了大量的德化白瓷,虽然历经战乱,至今仍存有400多件德化瓷塑精品;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及近代的丘吉尔首相等领袖人物,都十分钟爱德化瓷;许多世界艺术家一样珍爱德化白瓷,比如意大利著名美蒂奇家族至今还珍藏着大量的德化瓷。

  如今,在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都能窥见德化日用器、玩具瓷、宗教瓷等大量德化白瓷。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也都有大量德化窑藏器。

  与馆藏瓷器一样记忆“涨海声中万国商”海丝贸易盛况的,还有打捞瓷。荷兰东印度公司“哥德马尔森”号古沉船于1984年发掘出水瓷器14万件,里面有大量德化白瓷和青花瓷;1999年5月发掘的“泰兴号”,打捞出水的35万件都是德化瓷;南宋初期古沉船“南海一号”,于2007年进行整体打捞,其出水瓷器中德化瓷占了大多数……诚如日本著名古陶瓷学家三上次男所说:“古代东西方的文明交流是写在中国陶瓷上的,当时的中国茶叶喝了、丝绸烂了,抹去尘埃,昔日的中国陶瓷依然熠熠生辉。”

  有趣的是,无论馆藏瓷还是出水瓷,都并非简单的外销输出,除了观音、达摩、狮子等一些经典瓷塑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具有西方风格的军持、药罐、执壶、烛台、咖啡杯等日用瓷,以及来自基督教题材的小工艺瓷。学者们研究猜测,德化人根据客户的文化、风情、习俗等需要而设计生产的“来样加工”“私人定制”等,是几百年前第一次全球化时代最昂贵的“中国制造”,足见当时德化瓷对外贸易交流的繁盛与深入。

  “不怕生计穷,但愿通潮水。”德化窑从它的崛起到繁荣,始终以面向海外市场为导向,把自己实用而美观的产品奉献给世界,在漫长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屈斗宫古窑址中发掘的瓷器造型和烧制方法,具有明显的宋元朝代瓷器的特点,对研究宋元时代和中国民窑体系、瓷业生产规模、窑炉结构、烧制工艺、瓷器外销和研究德化窑“象牙白”瓷的创始年代都有重要价值,同时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外销和宋元时期中外贸易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是中外人民友好交往光辉历史的见证。

  如今,德化这个方圆2232平方公里的小小山城,星罗棋布着列入和未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近300座古窑址:有自夏商时期开始烧制原始青瓷的辽田尖山古窑址,有被誉为千年柴烧窑炉“活化石”的月记窑,有被列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考察点的屈斗宫、尾林、内坂窑……毫不夸张地说,在德化这片土地上行走,每一脚都踩在古文化之上。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泉州丰泽区复兴复建5座古书院,增添抚今追昔新去处

朱子讲学处 史家著书地 建设中的宝觉书院 台海网6月13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为打造古城文化新品牌,泉州将复兴复建中心城区及周边11家书院。分布于丰泽区的共有5家,分别为宝觉书院、镜山书院、云麓书院、欧阳书院、招贤院,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其中,曾为朱熹讲学处的宝觉书院...

中国文化遗产日 探秘泉州四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铁路优先股票及息单(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供图) 台海网6月13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今天是中国文化遗产日。昨日,记者采访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以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相关人士,了解这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同盟会会员证...

泉州开启智慧零售商业模式 助力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

位于泉州清濛开发区智能产业园的濛创伟业共享直播基地正式启幕。   台海网6月12日讯 据中新网报道 对于“中国民营经济大市”泉州来说,复工复产不是简单“重启”,抢抓新经济风口谋求逆势增长,已成为一个明显趋势。   6月10日,由福建利讯集团全资打造的濛创伟业共享直播基地...

狂追3条街,泉州这名退役特种兵太帅了!

台海网6月12日讯 据泉州广播电视台报道 在泉州市区侨乡商品街,有个小偷抢夺手机,没想到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一名退役特种兵,结果栽了! 在泉州市区侨乡商品街,一个身穿棕色T恤的男子从手机店窜出,女店主紧随其后,可是由于体力悬殊,没跑多远,就和男子拉开一段距离,而此时...

黄景昉:竭力保护忠良的明末宰相

人物简介 黄景昉:字太稚(又作太穉),号东崖,明代晋江东石檗谷村人,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少保,一生著述宏富。《石匮书后集》将其与蒋德璟、吴甡并称为“三君子”,认为他们“处则为慧业文人,出则为救时宰相”,评价甚高。 台海网6月12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在古装电视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