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8月17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记者 陈小芬 吴嘉晓 通讯员 王双季 林婉清 实习生 张敏洁 文/图) 德化,一座由瓷而生、伴瓷而兴、因瓷而名的城市。历史上,德化白瓷代表着中国白瓷的最高水平,有“世界白瓷之母”的美誉。新中国成立之初,德化仅有国营瓷厂2家,产值0.24万元。
如今德化已拥有陶瓷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2018年产值328.5亿元,陶瓷产品销往海内外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获评中国瓷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荣膺全球首个“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如今的德化,扬帆再起航,向世界讲述新时代“中国白”的故事。
德化出产的大师工艺瓷
复兴
民企成陶瓷业主力军 西洋工艺瓷走向世界
日前,记者来到原德化瓷厂,尽管这里已更名经营,但厂区内遗留的大烟囱和车间建筑,仍可见当初的繁忙与辉煌。
上世纪60年代,名闻遐迩却一度失传的象牙白(今称“建白”)古名瓷在德化瓷厂试验成功并复产,这一历史名瓷很快在国内国际瓷坛上重放异彩,各种产品一再荣获轻工业部和国家授予的优质产品奖。
改革开放后,德化陶瓷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各厂生产的多是杯盘碗碟等日用产品,产品大量压仓。当时任德化第五瓷厂厂长的温克仁认为,必须走出去,才能闯出一条新路,为此,他自费到欧洲考察。“带着陶瓷资料、样品回到德化后就研究开发,邀请德化的陶瓷大师用传统技术来创作外国人喜欢的作品。”温克仁说,西洋工艺陶瓷在欧美国家大受欢迎,之后他根据欧美国家环保需求,率先研发出的轻质瓷很快成为外国市场的主打产品。也因此,温克仁被称为“西洋工艺瓷之父”。
上世纪80年代,德化国有陶瓷企业改制,民企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为主力军,西洋工艺瓷也走进了千家万户。1985年以后,德化县的财政收入几乎每年都以30%以上的幅度增长,1988年增长幅度更高达45%,至今德化的西洋工艺瓷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额达几百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