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
八年努力成功“申遗”
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泉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李白燕,曾两度前往法国为南音“申遗”献演,还多次应邀赴法国、日本、巴西等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出。她深知南音的艺术价值,更明白南音是一种乡音。
泉州南音成功“申遗”的背后,还有一大批幕后英雄。大家清楚地记得南音8年的“申遗”历程:2002年5月,泉州南音启动申报工作;2005年,泉州南音被列为国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备选项目;2006年11月,举办泉州南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论证会;2008年10月,泉州南音作为我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选项目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5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将泉州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跨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例会正式将泉州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2年,我市启动南音(弦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候选项目”工作,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社长郑国权负责起草申报文本。他回忆说,当时急需有重要的“历史凭证”来证明南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拿什么来证明呢?于是他把《明刊三种》(明代万历年间刊行的《满天春》《钰妍丽锦》《新刊弦管》等三种闽南戏曲、弦管选集的合称)详加校订加上龙彼得全篇论文,同时从台湾朋友处争取来一部失传多年的清代《指谱》,经编校合成一套两卷本的《泉州戏曲弦管研究丛书》,在南音成功“申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直到听到泉州南音,我才听到与我血液中的音乐基因相互唱和的声音;直到听到泉州南音,我才敢下这样的断语:古老的中国音乐,真的一直流传到今天。”这是著名音乐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听到泉州南音后发出的肺腑之言,他完全被这千年雅乐感动了。随着古老乐种神秘面纱逐步揭开,与众多音乐大家“血液中的音乐基因相互唱和”,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关注泉州南音,为“申遗”助力。
传承创新
千年雅乐迎来发展春天
南音飘四海,普天唱昇平。南音成功“申遗”后,众多海内弦友聚泉整弦踩街,表达喜悦之情。我市各界携手传承、创新发展南音,千年雅乐迎来发展春天。
十年来,南音不仅成为亚洲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世界闽南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的保留项目,还连年举办南音大会唱,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弦友聚泉交流。
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主席谢万智说,南音“申遗”成功后,如何更好地传承南音备受海内外弦友瞩目。我市大力推动南音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中小学南音比赛,取得了良好效果,培养出一大批南音新秀,为南音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向南音圈之外推广南音,告诉Ta南音真的很美。”出生于南音世家的蔡雅艺,从泉州艺校南音班毕业后不久就到新加坡传播南音,产生广泛影响。2015年5月,她创建了“南音雅艺文化馆”,不仅在省内有众多“粉丝”,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也有大批人和她学南音。
南音成功“申遗”,也极大地提升泉州人的文化自信。许多市民从不了解南音,到热爱南音,并参与到南音的发展事业当中。泉州市摄影家协会妇女委员会主席张川里就是其中一个,接触南音后她深深地恋上了,不仅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前一阵子还随丰泽区南音艺术家协会先后赴越南和柬埔寨交流演出、传播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