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29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 28日,横跨南安市5个乡镇11个村落、连通泉州市晋江流域和洛阳江流域中库容最大的两座水库间的跨流域引调水通道——山美至惠女连通工程全线贯通,标志着“北水南调、东西互济”的泉州大水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记者从市山美至惠女连通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获悉,山美至惠女连通工程是省重点水利项目七库连通的龙头引调水工程,工程概算投资5.39亿元,于2014年12月底启动,2015年11月全线开工,如今实现全线贯通,历时40个月。项目建设范围涉及南安市码头、梅山、罗东、洪梅、洪濑等5个乡镇,输水线路总长18.53公里(4段隧洞14.81公里、3段管道3.72公里);工程设计引水量每秒12立方米,最大引水量每秒16立方米。
山美至惠女连通工程的建成,将有效缓解长期困扰我市东南部水资源紧张问题。建成后多年平均引水量达1.55亿立方米,惠女水库的供水能力可从每秒1.3立方米提高至每秒6.64立方米,相当于新建一座大型水库,将有效解决洛江、泉港、惠安和泉州台商投资区等地水资源紧缺问题,保障泉州东南部生活生产用水和泉港全国石化基地、福建联合石化、中化泉州石化等大型企业用水需求,为千亿石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根本的原水保障。
C4标山美至罗东隧洞贯通现场 (陈小阳 林铭珊 摄)
相关报道:
虽地处东南沿海,有着丰沛的天然来水,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水一直是制约泉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未曾停止对水的探索与追求,从远在上世纪70年代的山美水库、80年代的龙门滩,到近在去年的彭村水库,一个个水源工程的落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动力。然而,2009年的冬春特大干旱,让泉州饱受缺水之苦,因缺水而停产的千亿石化产业每天损失超千万元。
在全市上下的主动作为、有效应急处置下,泉州顺利度过旱灾。从那时起,泉州人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水的重要性,萌发了构筑连通全市所有水系、水库的“大水网”建设思维。2013年,七库连通这一新鲜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山美至惠女连通工程正式登场,在市委市政府的指挥领导和市水利局的正确指导下,2014年年底工程正式动工,昨日全线贯通,再次奏响了当代泉州人主动担当作为的时代强音。
生态优先
全方位保护工程周边自然环境
与诸多工程一样,连通工程的建设涉及大量用地、林木移植等问题。山美至惠女连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项目指挥部秉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避免因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