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27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泉州是非公经济集聚地,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非公经济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记者从泉州市人民检察院了解到,2018年,泉州市检察机关直击行业的盲点和痛点,升级多元化保护方式,完善立体化保护格局,致力于打造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升级版,深入贯彻和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取得较好成效。
2018年,泉州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案件96件166人,批准逮捕42件67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301件409人,起诉203件286人;法院已依法判决291件370人。涉及罪名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商标标识罪(不包括以非法经营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其他罪名判刑的涉及知识产权犯罪案件)。
与上一年度相比,审査逮捕上升率达75%(件数),批准逮捕上升率达4.8%(件数);受理移送审查起诉上升率达118.1%(件数);审查起诉上升率达48.8%(件数)。从案件办理情况看,2018年泉州市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具有网络售假呈现递增趋势、案件涉外因素有所增长、非公企业商标权成为受害重点领域、案发地和涉及的行业相对集中、规模化侵权案件数量相对减少等五个特征。
在当今“互联网+”经济兴盛的背景下,网络售假黑色产业链不断腐化健康的营商环境。品牌企业面临打假发现难、取证难、跨域维权难等困境;司法执法机关在惩治此类新型知识产权犯罪过程中也面临着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证据收集、鉴别认定、虚假交易金额甄别等困惑。
为助力泉商品牌跨域及网络通道打假聚合效应,提升知识产权快速维权质效,泉州市打造“六方合力”(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商局、工商联和阿里巴巴平台)、“四位一体”(企业、平台、行政、司法)和三权共治(公权主导、私权参与和平台协力)的知识产权社会治理新格局。同时,泉州市打造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升级版,成立了“泉州市知名企业品牌保护联盟”,创新设立“泉州商标品牌网络保护系统”,该系统能协助开展网络维权的前期监测、电子存证、本地查处、异地协查等工作,至今,已协助品牌联盟企业抱团异地打假200余例,涉案金额2亿多元,挽损5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