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古驿道依河而走
隋唐伊始,朝廷就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驿道、驿站。《唐律疏议·卷25》称:“邮驿本备军速。”可见早期的邮驿系统是服务于军事的。日后,邮驿系统逐步走向完善,由军用迈向民用,也是隋唐以降,社会生产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
唐武德五年(622年),朝廷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丰州,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久视元年(700年),又于今泉州鲤城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开始。《新唐书·百官志一》曰:“凡三十里有驿,驿有长,举天下四方之所达,为驿千六百三十九。”虽然泉州唐代驿道的史料今已佚失,可不难看出,在当时的泉州、南安、莆田、龙溪(大致范围在今漳州市)等地之间也必然有驿道、驿站的存在。
墙上青石雕讲述神话故事
到了宋代,驿道成了民众交通的首选。《名胜志》云:“(泉州)宋自西北取剑州,路出城西义成门,至南安汰口驿、永春桃源驿、德化龙浔驿、上壅驿,抵尤溪县,迤逦经西芹至延平,避福州大义江之险,后废。宋清源驿,洛阳未桥时,路出城北朝天门,由白虹山左至仙游以达福州,后亦废……”在洛阳桥还未建成前,这是泉州通往省城的两条要衢。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宋元时期,南安通往安溪的群山间,也有一条古驿道。此道一端发自安溪感德西溪两岸村落,另一端连接九日山附近的古渡头,整条驿道依河而走,被人们称为“河道丝路”。南安仑苍镇蔡西村恰好位于这条古道的中央部位,当地尚有些许残存的青石古道路段。
“宋元时期,泉州‘涨海声中万国商’,海丝经济发达。西溪也因此成为重要的货运河道。据说,古时德化瓷器翻山越岭运至安溪,几乎包揽了西溪货船,安溪茶商在雇不到船的情况下,只好采用人挑马驮的方式,经芸林到蔡西草田,转内寮,住山寨,然后穿莲塘,过白营,或在美林(旧称马林)租马,最后抵达丰州,把货物卖给牙行后返回。人来人往,日复一日,这就形成了后来繁华的古驿道。”熟知蔡西古道历史的蔡西人黄秀聪告诉记者,“内寮古道旁旧有大寨,每逢神诞,舞龙、舞狮等各种杂耍艺人云集于此,皆为富商所请,演戏酬神,十分热闹。蔡西一地富有高岭土,周边瓷窑兴盛,毗邻的东田镇南坑村一带发现有古窑址,内有青瓷、白瓷、青白瓷等大量瓷器。蔡西附近是内寮水库,离此不远还有石佛岩、寮洋宫等,亦为古驿道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