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泉州新闻  >> 正文

盲人按摩师自强不息:用双手温暖他人 点亮自己的人生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泉州晚报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工作中的郑章木

台海网10月16日讯 他双目失明,但从来不会因为自己身上的缺陷而自怨自艾;他接受现实、提升自己,用双手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他就是泉州44岁的盲人按摩师郑章木。昨日是国际盲人日,我们走进了郑章木的生活。

在泉州市区田安路和昌商城的一家盲人按摩中心,郑章木穿过昏暗的客厅迎了出来。不同于佩戴墨镜的盲人,郑章木能够循声与记者对视,似乎与常人无异。“因为有些盲人朋友眼睛严重变形,所以需要佩戴眼镜,而我的眼睛没有,就没有这样的习惯。”郑章木笑着说道。

1997年,风华正茂的郑章木察觉到双眼异样,无奈求医未果。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他饱受视力日渐模糊的痛苦。“病情时好时坏,有时候打个盹,醒来后一片黑暗。有时突然眼前一黑,什么也看不到。电线杆、楼梯常常看成双影,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

“那种痛苦是没人可以体会到的,但我也只能选择去适应,去面对。”好在,妻子的不离不弃让这个壮硕的汉子更加坚强。

2004年,已经完全失明的郑章木经人介绍,前往福州学习盲人按摩。中医学、经络学、生理学等学科纷繁复杂,他克服困难,反复练习,不负家人的期望。

学成归来,他决定开办盲人按摩中心,而妻子则成了他的左膀右臂,张罗着大小事宜。营业十余年,他的技艺得到了顾客的认可,中心也从一名技师渐渐发展成多名技师。中心同时也为盲人按摩技师提供了就业的平台,郑章木会传授他们按摩技法,一同进步。“眼睛虽然没办法欣赏美好的事物,但是我们的双手同样可以创造美好的明天。”他说。

相关新闻
坐公交难辨哪路车 厦门盲人召唤“引路人”帮“盲”

台海网10月1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范希平 文/图)每年的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White Cane Safety Day)”,西方俗称“白手杖节”。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1700多万视力残疾人,相当于每80人中就有一个“黑暗中的行者”。“国际盲人节”之前,导报记者走访厦门部分盲人群...

与爱同行 福州盲友齐聚一堂共迎国际盲人节

“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14日,随着音乐声响起,“与爱同行”——庆祝第三十五个国际盲人节公益演出在福建省福州市图书馆揭开帷幕。 图为福州市盲校六年级学生张雨涵朗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吕明...

携导盲犬出行不顺:还需破除哪些“障碍”?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题:携导盲犬出行不顺:还需破除哪些“障碍”?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黎华玲、张玉洁、程士华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目前,我国有1700多万视障人士,导盲犬是他们出行的“眼睛”。而现实中,他们携带导盲犬出行却并不顺利,屡屡遭遇上车难、住店难等尴尬。   携导盲犬出行遇尴尬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徐健最近遇到了“糟心事儿”...

家庭教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李永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特别是家庭教育,发于童蒙、启于稚幼,是从孩子无意识时便潜移默化,深入其骨髓的,是真正性格养成、品性端立的根基,更需要认真对待、...

人民日报评:工作“闪辞”,成长不能“闪退”

工作“闪辞”,成长不能“闪退”    不久前,有研究报告显示,年轻人从事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时长在不断缩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择一行、终一生”到“工作闪辞、频繁跳槽”,就业选择反映出不同的就业观念、动态的用人需求。本期微议录,我们选刊三篇来稿,一起剖析这一现象,为更多人择业就业提供参考。    ——编者   工作是成长一部分    不少人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