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的富足与充实不只体现在物质层面,更表现在精神层面上。由比排场到比善行,这是近年来晋江民风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晋江市慈善总会多了一个稳定的财源——30亿元善款,其中近一半来自红白喜事等民俗捐资。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社会新风,也成为“大美晋江”的一个生动注脚。
---------------------------------------------------
6666.66万元!这笔婚礼上捐出的善款,让新郎许清水成了“负二代”。
捐款人是许清水的父亲许连捷——恒安集团创始人。许清水笑言,“负二代”的“负”是负债和负责的“负”,“一方面父亲为我结婚时捐的款我要还上,另一方面我从此也要负起责任,传承父辈热心慈善的传统。”
过去,晋江婚丧嫁娶讲排场,民间更是有比嫁妆的习俗。然而这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们不比婚礼场面多大,红包多少,而是比起了慈善。不只是企业家之间开始“攀比”,“你儿子结婚捐了多少钱,我女儿结婚不能比你差”,甚至一些老百姓也开始在办红白喜事时比着做善事。截至2018年4月30日,晋江市慈善总会善款累计总额30.22亿元,其中红白喜事等民俗捐款占了近一半,达14.78亿元。
巧借文明力,反哺新家园
在晋江,企业家做慈善是个传统。不仅有许多像许连捷一样的慈善家,甚至许多离开晋江多年的华侨,辗转找到家乡人,一捐就是几百万元,只为给家乡出一分力。
“晋江几乎每个中小学都收到过华侨的捐助,包括农村的学校。”晋江一位年轻的企业家告诉记者。这位企业家的父亲做了一个教育慈善项目,每年都有侨胞找过来捐款,在他们心里不给学校捐点儿钱,总觉得就没为家乡出过力。“不仅是教育,一些医院也是企业家带头捐建的。”
他说,一些协会发起捐款,担心增加大家负担,往往要限制数额,比如规定个人捐资不能超过999元。即便如此,募集到几十万元也不是难事,“有时微信里会排起‘捐款长龙’。”
福建豪山集团“少帅”苏鸿钊认为,企业家、侨胞的捐款热情源于对家乡、家族的热爱,“晋江人非常注重家族,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大家都会寻找和自己同一支系的亲戚。几乎每个姓氏都有祭祖的宗亲堂,家人定期拜祭。”
在晋江,慈善已成为救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的有力抓手。截至2018年2月28日,晋江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善款达到30.01亿元。其中,投入善款16.06亿元用于“解困、被征迁困难补助、助学、安居、扶助被征地养老保险、扶助低保人员新农合、关爱贫困母亲、孤儿助养五保门诊、镇村养(敬)老院”等慈善工程,以及定向投入卫生、教育、老人等慈善公益事业项目,受助困难群众近17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