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蚶江厝仔村有一支老年人志愿队 “厝仔大爷”入户劝导村民守公约
台海网6月4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昨日,说起几天前的一场文艺演出,石狮蚶江厝仔村的村民依然津津乐道。5月30日晚,石狮蚶江厝仔村篮球场人头攒动,近500名村民聚集于此,观看2018年石狮市移风易俗主题巡回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据悉,这是今年25场巡回宣传活动的第一场。近年来,《厝仔村文明卫生公约》推行后,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捐资公益等移风易俗现象在“全国文明村镇”厝仔村时常可以看到。该村还有一群“厝仔大爷”,身着红色志愿者马甲,每当获知哪一家有红白喜事,提前入户,劝导村民遵循《公约》,助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
“厝仔大爷”配合民警巡逻,入户宣传村规民约。 (许经昌 供图)
《公约》带来变化 有效遏制铺张浪费
4月9日,厝仔村乡贤许荣乐、蔡灵敏伉俪的儿子迎来十六周岁成人礼,他们并没有按传统习俗大操大办,而是响应政府文明新风行动的号召,简办生日宴,并向厝仔村老年协会捐赠1万元,支持家乡公益事业。“简办捐资”已渐渐成为该村的常态,如2012年,乡贤许明良在祖母去世时捐资500万元,成立了厝仔公益慈善会,用于开展扶贫济困、奖学奖教活动;去年,乡贤许经标将简办其八秩荣寿省下来的资金向村老年协会捐出10万元。据统计,厝仔村仅去年就出现10多位村民及海内外乡贤捐资公益的事例。
这样的“成绩”,要从一份《厝仔村文明卫生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说起。“1990年,由于村民在婚丧礼俗方面存在铺张浪费情况,村里制定了第一份村规民约,”该村党支部书记许经昌说,此后,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村干部不断征求意见,修改更新村规民约。2017年,该村推出最新的《公约》,以此建立移风易俗长效机制。
“厝仔大爷”入户劝导村民遵守《公约》 (许经昌 供图)
记者翻看这份《公约》,发现每一项规定都十分细致,如节俭办桌要求方面规定,小孩子出生十四日、满月、四月日、周岁、十六岁一律禁止分发“口灶份”礼俗物品;男方订婚严禁宴请,女方订婚限于宴请15桌。简短办丧方面规定,5天内举行出殡安葬仪式;出殡送葬人员就餐一律采用“咸饭菜汤”,严禁办桌请客等。“过去,‘口灶份’费财又费力,每份至少百元。村民的订婚规模和结婚一样大,相当于办两场婚宴。老人过世,丧事能办个十多天半个月,花费至少10万元。”许经昌说,推行移风易俗后,有效遏制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
“厝仔大爷”威望高 志愿入户劝导村民
不仅如此,去年1月,厝仔村的20多名老人志愿成为“厝仔大爷”,助力推行移风易俗。他们最小的55岁,最大的70岁,有退休干部、退休老师、老党员、老企业家以及从工作岗位退休下来的干部职工。据介绍,这些人威望高,劝导村民遵循《公约》时效果更好。
“得知哪一户家小孩马上要过生日了,便提前到他家里,跟他讲一讲《公约》的规定,劝导他节约办喜事、文明办喜事。”“厝仔大爷”队伍负责人许文化今年65岁,他说,村里哪位老人过世,他们当晚便会到那户村民家中,劝导用文明、合理、适宜的方式办理丧事,不能用不文明、不时宜的老办法、旧陋习来办丧事。
“如果有的村民想通过花钱来热闹一下,或者尽一片孝心,我们会建议他把简办省下的资金拿出一部分进行爱心捐助。”他说,大部分村民都十分配合移风易俗工作,村里的风气也越来越好。
移风易俗稳步推进 捐资公益蔚然成风
记者从石狮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获悉,石狮市有越来越多村、社区像厝仔村一样,努力实现移风易俗制度化和规范化,转变居民思想观念,形成新的行为习惯。如部分村镇推行“绿色殡葬”,2013年灵秀镇钞坑村为1133位先人骨灰举行集体海葬,此后又先后有永宁镇金埭村、鸿山镇郭厝村、锦尚镇奈厝前村等为1000多位先人骨灰举行海葬。截至去年11月,石狮市已实行近5000例“海葬”。
简办婚丧喜事的同时,捐资公益也蔚然成风,如泉州市女企业家联谊会名誉会长郑雪英简办婆婆丧事以及孙女16岁生日宴,慷慨捐资510万元用于公益慈善事业;蚶江镇石渔村村民卢进治简办婆婆80大寿,将省下来的150万元捐给市慈善总会,设立石湖小学玉珠教育基金会。仅2017年,石狮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简办婚丧喜庆事宜,捐资公益事业资金达1953.2万元。
原标题:石狮厝仔村有支志愿队 “厝仔大爷”劝导村民守公约
原链接: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18-06/04/content_5825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