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接单(胡彦明/摄)
监管
多部门联合执法
建外卖人员征信系统
“单单丰泽区需要监管的网络订餐对象就多达七八千个,只靠食药监部门的二十几个执法人员,根本忙不过来。”面对数以万计的监管对象,对于执法力量薄弱问题,林栋梁建议,食药监、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联合执法,形成合力,才能共保网络订餐业有序、健康发展。同时,不论是网络平台、经营商家,还是普通的送餐人员,一旦违规行为形成,通过个人征信系统录入,“这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肖朝晖表示,外卖送餐环节的卫生问题的确比较棘手,外卖送餐这个行业应属于快递业的一个细化分支,但因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具体由哪个部门监管比较模糊。由于从业门槛低、各地代理商团队第三方平台难以管理等问题,配送过程不卫生、送餐工具不清洁的情况小范围存在,食药监12331热线也曾接到这方面的投诉。另外,外卖小哥交通违法问题也成了城市交通安全隐患之一。下一步,食药监希望能够和多个部门进行互动,共同对第三方平台的外卖管理人员和相关团队进行联合培训和集中约谈,督促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提高监管效能,形成监管合力。
处罚
成立网管中心
美团被罚70376.74元
“去年5月,我们将分散在各业务科室的网络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了食品药品网络监管中心。”肖朝晖说。
据了解,网管中心组建以来,共巡查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7230家次,发现问题商户631家,并及时将问题线索移送相关单位进行核查处置。根据移送线索立案7件,罚没款17.84万元。去年3月,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在省内率先完成了针对网络订餐行业的质量安全分析监测,共抽检70批次,其中不合格1个批次,合格率98.57%。
2017年,泉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查处网络食品案件49件,罚没款110.85万元(网络订餐违法行为共立案10件,罚没款46.66万元)。去年10月,对“美团外卖”涉嫌未按食品安全法规定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审查许可证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开出我市针对第三方平台的首张罚单,罚没款70376.74元。
“对违规的网络平台、经营商家,凡涉及食品安全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依照相关条例,给予重罚,罚到他心痛。”对于网络订餐执法问题,林栋梁提出这样的建议。他称,2013年市两会时,针对日益昌盛的网络外卖现象,他提交了一份关于食品安全“连座”制的提案,建议遇到网络订餐安全事件,不仅仅是处罚商家了事,还要追根究底、溯源执法,“哪个环节出问题,一查到底。这个做法,仍然适用于现在的社会情况”。同时,他还强调:“处罚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和规范。”
引导
设外卖小哥激励制度
鼓励商家“直播厨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整个大泉州的网络送餐人员已超万人,形成一个新兴行业。
“目前,整个社会对这个全新行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林栋梁认为,这个时候,相关职能部门就应该站出来,通过行业自律,引导规范。“其实外卖小哥也有一些感人故事。”他建议,可以由相关部门牵头,与工会联系,通过举办“十佳外卖员”评选等活动,让更多人关注、监督这一新兴群体,“大家一起来关心、监督,这样才能形成良好循环,从而促进网络订餐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另外,平台也可以设置激励制度,对外卖员实行积分制,每个月获得好评分数最高的外卖员,可以拿到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肖朝晖表示,去年食药监在创建350个“明厨亮灶”示范店的过程中,针对网络订餐行业相关情况,特别拿出15%的名额在网络订餐行业推广,后厨视频介入第三方平台,消费者可以看到厨房直播画面。目前,全市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单位数量已达15578家,约占餐饮服务持证单位总数(38152)的41.08%,绝对数和所占比例均排名全省第一,其中“透明厨房”10553 户、“视频厨房 ”2169户、“直播厨房”2856户,应该说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事网络订餐的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