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推出上门服务,方便群众买票。
讲述
客运市场“深层律动”始于2009年
闽南快运虽然在整个客运市场所占的比重较少,但是它的退出还是折射出整个客运市场的状况。
王志辉家在福州,平时则在泉州做生意,一周往返泉州福州两三次。他回忆,2009年之前,他都是坐客车来往。如果坐普通客车走国道,一趟要三四个小时。后来有了快运走高速,途中不停车,环境也舒适了,但还是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2009年起有了动车,他就不坐客车了。再后来他买了小车,彻底与客运断了联系。
发生在我市客运市场的“深层律动”,始于2009年。当时福厦高铁开通,我市首次迎来了动车。动车时代的到来,终结了客运市场的绝对优势。
林国忠在客运市场摸爬滚打30多年,长期在车站一线,现在是市汽车运输总公司站务分公司经营科科长。他清楚地记得这个时间——“2009年4月”。“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林国忠说,福厦动车开通,使得福州、厦门,甚至是漳州的客流减少了许多。
数据
客车运输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记者了解到,闽南快运公司退出市场并非个例。早在2014年,跑泉深线的泉州中旅客运车队和泉州市宏泰兴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就受到影响,线路或调整或停运。
“我们的运送旅客量逐年在下滑。”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副总经理施建西说,每年下滑比例超过20%。
在公路客运市场中,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所占的比例很大,它是泉州公路客运市场的晴雨表。而市汽车运输总公司站务分公司所占的比重是总公司的三分之一。在市汽车运输总公司站务分公司,记者看到一张该分公司的历年运量图表,从该表可以看出运量最高是2008年,当年达1204万人次;2009年开始下滑,当年运量是1166万人次;之后逐年下降,2016年的运量只有662.54万人次。
林国忠说,2009年4月,中途客流量一下子减少20%。2012年,长途客车客流受到很大的影响,以深圳为例,客流量下降90%。
公路客运试图通过不断创新突破困局(市汽运供图)
原因
多因素交叠冲击严重
受动车组的强有力挑战,公路客车运输的客流锐减。加上网约车的出现、私家车的增多、区域公交化、客车政策面的影响,多种因素交叠冲击公路客运,使得乘坐客车的旅客量连年下降。
人员流动性减少
“道路运输量的下降主要一个原因是人员流动性减少了。”施建西说。此外,还有政策的影响。2012年对长途客车来说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先是长途卧铺客车停产、停止报牌,接着是严格客运班线审批和监管,加强班线途经道路的安全适应性评估,合理确定营运线路、车型和时段,严格控制1000公里以上的跨省长途客运班线和夜间运行时间,对现有的长途客运班线进行清理整顿,整改不合格的坚决停止运营。之后是实行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停止运行或接驳运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高铁出现后,客运公司调整了客运班线,发展中西部的跨省客运班车,后来长途客车越管越严,跨省的线路很难新批下来,长途客车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省际客车的周转率下降,带来客流的下滑。”林国忠说,2012年8月1日起全国推行凌晨2时-5时停车落地休息制度,延长了在途时间,对商务客流影响最大,使得省际旅客乘坐道路客运班车的念头急剧下降。比如,泉州开往江西,在没有推行凌晨2时-5时停车落地休息制度前,一辆客车一天能走一个班次,现在则要一天半的时间。
当然,相关政策的调整是为了确保客运运输更加安全,大多数人都表示理解支持。
动车“抢食”市场
2009年4月,福厦高铁开通,打破了公路客运一家独大的局面,公路客运的中途客流下滑了许多。林国忠认为,动车抢走了不少客流。
市汽车运输总公司站务分公司在福厦高铁运营一周年时对运营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显示:福州一年减少340765人次,日均减少933人次,下降59.07%;厦门一年减少259009人次,日均减少710人次,下降27.56%;莆田一年减少41552人次,日均减少114人次,下降23.53%;福清一年减少14652人次,日均减少40人次,下降39.59%;宁德一年减少11510人次,日均减少32人次,下降48.59%。从数据上看,高铁对公路客运的影响非常大。
2012年龙厦高铁的开通,又一次冲击公路客运,龙厦高铁沿线的客流都受到影响,其中以漳州、龙岩、长汀、武平为最。之后厦深铁路、向莆铁路相继开通,打通福建、上海、浙江、广东、江西五地快速通道,长途客车客流受到严重冲击。
“两车”分流客流
“网约车、私家车也分走了不少客流。”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网约车出现、私家车不断增多,拉走了不少中短途客车的客流。
“另一个原因是短途客运实现公交化。”该负责人说,目前,短途客运占公路运输的70%至80%,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公交将不断得到发展,公交会不断增多,短途客运班线就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