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3月5日讯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昨天,曾阿婆一家很热闹。爱心人士看到平和74岁奶奶独自艰难抚养6个娃的报道后,被他们感动得落泪,第一时间来到九峰镇振阳村,看望她和孩子们。
6个孩子怯怯地看着陌生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害羞了,只敢用微笑来表达他们的感谢。而只会讲客家话的阿婆,眼里噙着泪水,用粗糙和干裂的双手,握住他们的手,不住地点头,表示感谢。
昨日,共有四拨爱心人士从泉州、漳州等地专程赶往曾阿婆家看望老人和孩子们。爱心不止在省内延续,不少外省的爱心人士也拨打热线,咨询阿婆一家的情况,并慷慨解囊。截至昨晚9点,阿婆一家已收到19万元的爱心资助。》》》详见:平和奶奶独养6孙遭遇引同情 读者纷纷打电话献爱心
第一次吃草莓是安溪的叔叔带来的
昨天早上8点,方先生就从安溪出发了。230多公里,走了3个多小时。11点多,方先生带着妻子和岳母,到达目的地。他们是最早到阿婆家的爱心人士。孩子们刚放学,用好奇的眼光,看着陌生的叔叔阿姨。
“这是草莓!好甜!”老五雪萍第一次吃草莓,开心得跳起来,嘴角上扬着看向方先生,似乎想说谢谢,却又不好意思开口。
方先生不只带去草莓,还带去牛奶、饼干、新书包等。方先生特意准备了一盒袜子给孩子们。“我看到那张光脚穿拖鞋的照片,眼泪就掉下来了”,方先生说,他原本还想给孩子们买鞋,但不知道尺码,所以先买了袜子。
方先生拿出1000元交给曾阿婆,这只是他的一点心意,方太太和雪娇特别投缘,想一对一地资助她,“我希望以后能常来看望她,带我的孩子过来和她交朋友,带她去外面玩”。
下午上学时,方先生一家还跟着孩子们去了学校,“去看看学校的环境,看看学习上还有没有需要帮忙的”。
“不去看望阿婆和孩子我们不安心”
昨天阿婆家的第三拨客人,是龙海九湖的王先生和两位郑先生3人。一到阿婆家,王先生很激动,拿出报纸对阿婆说,他前晚才看到报纸,看到时都哭了。当时就决定,一定要和阿婆、孩子们见上面,才会安心。
王先生和两位郑先生给了阿婆一些现金资助,还买了大米、食用油、猪肉等。王先生说,孩子们的遭遇让他们想起小时候,那个年代里,物资匮乏、条件十分艰苦,他们也是吃不饱、穿不暖,他们熬过来了,现在日子都过得不错,“对孩子们特别感同身受,我们过来主要是鼓励孩子,希望他们能坚强,也能熬过来”。
凌晨3点起床辗转9小时赶到阿婆家
昨天下午2点多,阿婆刚送完孩子上学,回到家。家里又来了客人,这是两位老先生。阿婆一进屋,其中一位立刻站起来,上前握住阿婆的手,激动地和她说:“我和你同岁,我也是74岁!”
这位和阿婆同岁的黄老先生,也来自安溪,他是一名退休的老教师。为了来阿婆家,昨天凌晨,黄老先生3点多就起床张罗了。他约上另一朋友,63岁的黄先生,清晨5点钟从安溪参内乡出发,步行至安溪县城搭车。
走了近两个小时,他们搭上安溪到漳州市区的班车,到漳州市区后,转了去往平和县城的班车,在平和县城,又转车去九峰镇。到了九峰镇区,离目的地还有15公里,他们又搭上摩的,辗转9个多小时,到达阿婆家。
“阿婆吃了太多苦,作为同龄人,总是希望能为她做点事,我现在经济状况还过得去,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帮她抚养孩子,减轻她的负担。”
全国各地献爱心捐款已超19万元
昨天,本报热线968111和振阳村村支书曾荣耀的手机,再次被爱心人士打爆了。与前天不同的是,爱心人士的范围不再集中在泉州、厦门、漳州等地区,一大部分来自省外。
广州的谢小姐说,她看到微信的朋友圈里,有人分享了阿婆的报道,即刻萌发出献爱心的想法。“我也不知道阿婆家乡的具体位置,但他们太值得我们去帮助她”,谢小姐仔细询问孩子们目前最缺的是什么,说自己除了捐款,还会给孩子们买一些用得上的东西。
昨天下午,记者与阿婆一起,到镇上的农村信用社查询到款信息,从明细中看出,单笔最多的款项是1万元,最少的是5元。
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称,款项里有一部分来自外省汇款。在本报报道前,阿婆收到了15笔资助,共1万元左右。本报报道后,截至昨晚9点,共收到600多笔善款,共190609元。
□爱心链接
如果您想捐助曾新阿婆一家,可汇款至9081021010100100123353,开户行:平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九峰信用社,户名:曾新;
也可致电海都热线通968111或海都漳州通2050110与我们联系。
如果爱心市民朋友想去探视曾阿婆一家,可以参考一下行车路线:
1.沿沈海高速,至沈海高速复线大溪镇出口下车——大溪镇后时村——大溪镇——沿县道大九线至九峰镇霞北村——振阳村
2.经漳州市区沿省道官九线——平和县城——九峰镇——沿县道大九线至振阳村
(本网记者 周杨宁 曾炳光 杨清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