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天下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地处闽西的三明永安,境内群山连绵,耕地资源稀缺且分散,许多农户辛勤劳作经济收益却低下,种粮积极性不高,导致一些耕地流向果园、茶园和建设用地。那要如何持续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真正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如何守住全市16.27万亩的粮食耕地面积红线?如何完成全年6.61万吨的粮食产量生产任务?
永安市高位推动、上下使力,坚持把粮食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抓,制定出台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九条措施,因地制宜加大扶粮力度,积极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文章,切实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力守护了群众“米袋子”,探索出一条守护粮食安全的“永安路径”。
保耕地,优品种,把稳定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
日前,记者来到永安市大湖镇上甲村,看到永安市大湖新众诚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苏奕军正带领社员使用挖掘机和旋耕机,对一些企业用地、路边碎片化的土地进行开荒式作业。
“这一片都是较为肥沃的耕地,变为荒地实在可惜。等复垦完,我就去请教专家种上适合的农作物,这样既可增加粮食产量,又能修复土壤。”苏奕军笑着说道,今年,合作社已经复垦撂荒地100多亩,正积极将这些荒地打造成高标准农田。
担任大湖镇冲二村村主干15年的苏奕军,看到越来越多的村民因为种地收益低,选择舍弃土地向外谋生。面对村里越来越多的荒地,原本在汽车美容行业干得风生水起的他,怀揣着对农业的情怀、对家乡的热爱,在2023年3月与代碧强等20人共同出资组织成立永安市大湖新众诚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决心在农村这片热土上寻找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据了解,该合作社目前拥有社员23人,采取统一种植规划、统一水稻品种、统一生产技术指导、统一保护价收购,通过集成创新,建立千亩绿色水稻基地,探索“企业+农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农户、合作社、企业共赢的局面。
“我们投入100多万元购置20多套现代农机设备,在耕、种、防、收等各个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此外,还投入2000多万购置工业用地,并建设4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打造现代农业三产融合智慧产业园。”苏奕军说道,目前合作社作业区域覆盖新冲片及瑶田村共7个村,流转农户耕地800亩。
生产方式优化,耕地利用率也提高起来。通过把原有零碎分散的耕地整合起来,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耕地面积大大增加。不仅如此,还大力推广“早稻-机收低留桩再生稻-冬莴苣”“春大豆-中稻-冬莴苣”等多种新的高效粮经种植模式,发展双季稻、再生稻、烟稻轮作。
水稻品种的优化,水稻亩产量也提高了起来。合作社主动对接农业技术专家为土地种植条件进行检测分析,并听取专家的建议科学选用水稻品种,水稻产量明显提高了。“以往农民种植亩产量一般在800~900斤,现在我们合作社可以达到1100~1200斤。”苏奕军说。
一花绽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像永安市大湖新众诚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合作社,在永安市还有很多,他们都积极地在田间地头大展拳脚,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把农田转给合作社,我既拿到了流转租金,还可以在合作社工作,一天就可以赚150元,比之前好多了。而且村集体经济也好起来了,年底还能参与分红,腰包也越来越鼓了。”提起合作社,冲二村村民代龙津满脸的骄傲和自豪。
强科技,提质量,把提高粮食产量放在关键位置
初秋时节,永安市小陶镇美坂村田间的二季稻郁郁葱葱,苗肥棵壮,在秋风的轻拂下,稻浪层层叠叠如碧海。永安市小陶镇雨露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如沐正熟练地进行农药配比,并操作无人机升空,精准实施着喷洒任务,不一会儿稻苗就披上了健康的“外衣”。
“以前背着农药机打一天才洒10亩左右,而且洒得不均匀,现在使用无人机一天就可以完成200亩左右的农药喷洒工作。”张如沐满脸微笑地说。
从事农业生产已经12年的张如沐,目前在小陶镇流转土地240多亩。面对每亩地600至900元不等的租金,为了保证种粮效益,他采用“烟—稻—菜”的综合模式。在土地全年无休的状态下,他亦如此,而他一个人就可以打理好这么多亩地,这都离不开科技的加持。
目前,他拥有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4台,乘坐式高速插秧机5台,农用无人机1台,收割机1台,实现了工厂化育秧、机耕、机插、机防、机收。“通过全过程的机械化,不仅仅是解放了双手,更重要的是科学种植让粮食亩产量有了质的提升。”张如沐说。
而在海拔510米的永安市洪田镇湍石村,稻田里稻穗随风摇曳、颗粒饱满,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永安市安砂燕飞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邓家燕驾驶着收割机马力全开,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割稻、脱粒、吐秆一气呵成。
“海拔的缘故,收割的时间晚了20多天。这一片种的再生稻,可以实现一种两收,现在收割第一茬头季稻,头茬收割以后的稻秆上萌芽抽穗,形成后茬稻,11月上旬再收获第二茬。亩产在800至1000斤左右,通过机械化收割,两天时间60多亩水稻就可以收割完了。”邓家燕在休息的间隙娓娓道来,以前农户都是种一季稻,现在我们合作社承包了之后,改种两季稻,粮食产量也更多了。
风景如画的稻田,是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希望田”,更是夯实粮食安全的主战场。近年来,永安市切实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鼓励广大种粮农户多种粮,种好粮,同时在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农机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
“2023年,完成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保护补贴94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694万元。此外,结合关键农时,永安市积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400人次,深入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龙头企业等做好线上线下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和答疑。”永安市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吴兴明说。
创品牌,拓市场,把延伸粮食产业链放在重要位置
一走进在永安市大丰米业有限公司,记者就注意到“啖啖香”软米等各种各样的大米已经打包好整齐地堆在仓库,等待着输送到全市各个商超及周边地市。
随后来到生产车间,工人正忙着加工、打包大米,一派繁忙景象。“这条是日产大米200吨生产线,工人只需要在这个控制屏前操作各个按钮就行,非常智能化。”永安市大丰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云英介绍说。
据了解,大丰米业是一家集稻谷种植、加工、粮油配送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其粮油产品占永安粮油供应市场75%份额,是省级粮食应急加工企业、省级“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在乡镇建立优质稻基地,建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5000多亩,带动发展优质水稻面积近1万亩。
质优客自来。大丰米业通过采取“统一提供良种、统一技术要求、统一生产管理、统一订单收购”的生产模式,以优惠价收购优质水稻基地稻谷,并通过精加工的大米,精心打造“啖啖香”品牌大米深受消费者好评,在2023年获得“福建好粮油”称号。
在大米行业辛勤耕耘了40多年的林云英,已经完全打开了销路,回头客比比皆是。“目前我们主要是通过进入线下商超来售卖,已经有非常稳定的客源。”林云英说,同时也正积极与京东线上平台洽谈合作,准备开辟出一条线上售卖线路。
据悉,永安市利用沪永合作、山海合作等渠道与平台,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通过全网营销体系进行县域产品整合式网络销售,持续抓好国际(永安)竹具博览会、“永安好农货”农产品直播带货、“永安特早蜜品牌推介会”等活动,拓展粮食产品市场占比,不断提升永安特色粮食产品价值。
(王帅 魏兴谷 吴伟)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