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三明新闻  >> 正文

三明:涵养好气质 满城文明风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40年来,三明以二次创业精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让群众收获满满幸福

1984年,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召开,发出“全国学三明、三明学全国”的号召,揭开了全面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序幕。

“要以二次创业精神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40年来,三明市牢记重要嘱托,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推动全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持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颗心围绕人民福祉

一大早,市民王美馨到三元区红杏市场买菜。看着眼前干净整洁的道路、粉刷一新的墙面、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她由衷感叹:“变化真大啊。”

红杏市场有着近30年历史。曾经,这里污水横流、摊位杂乱。经过改造,红杏市场成了特色街区。为了真正做到群众满意,改造前相关部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改造后文明观察团成员时常巡查,及时反映、解决早市高峰拥堵等问题。

这是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惠民利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注脚。

如今的三明,有令人艳羡的“颜值”,福建省最大钢铁厂与城区数十万群众和谐共处,青山环绕、绿水穿城;更有独一无二的“气质”,“好客、不排外”是这里的亮眼标签,“做好人办好事”蔚然成风,各级“好人”入选人数位于福建各设区市前列。三明蝉联三届全国文明城市,入列中国“志愿之城”试点城市。

40年前的三明,却是另一番景象。

当时的三明诞生了福建的第一炉钢、第一台载重汽车、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第一台收音机、第一台洗衣机等。工业兴旺的另一面则是“脏乱差”:煤灰遍地堆,柴房满街搭,垃圾随地倒,污水到处流。

1981年2月,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三明市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率先部署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由此,拉开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序幕。

1984年6月第一次全国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召开,总结推广三明市建设“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精神文明、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新型文明城市经验。“五讲四美三热爱”成为三明的烫金名片。

40年来的精神文明创建之所以没有中断,三明得出的经验就是牢记“人民”二字,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唯一标准。

近年来,三明市每年将80%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深化依法和谐征迁,抓好老旧社区微改造、畅通工程、园林绿地、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持续拓宽老人儿童微游乐场所改造提升覆盖面,不断完善风雨连廊、无障碍通道、长者食堂等温馨设施,开展加装电梯、物业管理、停车难等“五难”治理。一个个老旧社区“换新颜”、人民群众“展笑颜”的故事在三明各县(市、区)上演。三明市共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16个,涉及19.69万户、1130个小区。

人民满意,人民参与。早在1986年,三明市就探索形成了“六联六建”区域共建模式,走出了一条文明共建新路子。

近年来,三明市深化志愿服务工作,全市近36.8万名注册志愿者、7543支志愿服务队伍的汗水和热爱让精神文明建设如火如荼、生生不息。三明将“满意在三明”与精准志愿服务、“放管服”改革、诚信体系建设等相结合,积极发挥党政机关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机关效能建设持续深化。在2023年省委文明办组织的全国文明城市模拟测评中,三明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知晓率、满意度分别为98%、97.7%。

一盘棋统筹城乡文明

在三明,美好乡村处处可见: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小吃飘香,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青山绿水醉人心,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古色古香,泰宁县上青乡崇际村一草一木皆可入画……

乡村之美,美在自然风光,亦美在精神风貌。三明一个个乡村修订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涵养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截至2023年,三明全市1737个村均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各地乡村涌现出一批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典型事例。

40年来,三明市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硕果累累。

文艺工作者、文艺活动走进乡村。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依托流动舞台车常态开展“百场下乡巡演”近20年,走遍三明地区11个县(市、区)141个乡镇(街道),行程70多万公里,惠及农民群众百余万人次;三明市文联与大田县合作,让画家、诗人、音乐家等文艺界人士走进乡村、走近农民,在田间地头、民房民宅奏响“音舞诗会”交响曲;三明市文联先后组织30多名作家参与“行走乡村”活动,历时7年多,“行走”过53个建制村,召开座谈会60余场,采访600多人,相继推出乡村散文集《新阳记》《管前传》《八字桥》,让乡村有了自己的“文化族谱”。

特色文化点亮乡村。在永安市槐南镇,独特的安贞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融合,安贞堡民俗非遗传习馆、大龙逢红色教育基地、恒裕堂红色文化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文化建设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在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朱子文化成为古村的精神内核,村中与朱熹思想相关的对联、雕刻和壁画等文化元素随处可见,《朱子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等公益讲座常态化开展。

一朵花盛开40年不败

初秋时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风景宜人。碧水环绕青山,鸟鸣和着人声。村内道路干净整洁,农户庭院各有风采。傍晚时分,门前树下几名村民围坐谈笑。

常口村美好生活图景的背后是持续30余年的精神文明创建机制——“创十星评十户”活动。

1989年,常口村率先启动“创十星评十户”活动,有效转变了农村社会风气。1997年4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常口调研时,对“创十星评十户”活动给予肯定。多年来,三明市始终牢记嘱托,印发《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的通知》,“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在全市范围内铺开。

一项机制持续运行几十年,不断完善、不断推广,这在三明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并非个例。

“共建联创”是贯穿三明各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机制。进入新时代,三明市持续深化该机制,印发实施《三明市社区精神文明共建联创制度》,明确了社区精神文明共建联创理事制度、议事制度、工作制度、财务制度和考核通报等5项制度,同时明确共建单位按照自愿的原则出资出力,每年支持社区一定的共建经费。通过深入开展共建活动,三明市有效解决了一批社区道路、卫生、交通、绿化、文体、治安以及水电煤气通信等市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0年打造一个品牌。1987年,三明市开始开展“满意在车间”“满意在科室”“满意在柜台”“满意在公交”等系列“满意在三明”活动。如今,活动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参与对象越来越多,并深化为系统配套的创建工程。2003年三明市明确提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后,“满意在三明”系列活动的内涵更新、更深、更丰富,已经成为三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品牌。

40年逐步完善法治。三明市将文明领域立法作为重中之重,出台的8部地方实体法规中,有6部涉及社会文明,包括《三明市公共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三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三明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等等。

……

一幅山水画,满城文明风。四十年一以贯之,四十年守正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是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福建日报 记者 方炜杭 马丹凤)

相关新闻
三明医改将促“医共体”向“健共体”升级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记者董瑞丰)福建省三明市副市长张元明30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三明医改下一步将在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的基础上构建“健康服务共同体”,努力构建“健康全程管、卫生有保障、医疗高质量”的现代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2012年以来,三明医改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为全国深化医改的标杆。近年来,全国各地都...

三明:聚力粮食生产 延伸产业链 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绿色宝库”三明,是福建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41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95万吨以上。如何守着好家底,扛稳“粮袋子”?三明市在全省率先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知识竞赛,旨在通过比赛宣传贯彻法律意识...

三明一男子转账1.4万元后,“见面”的女友竟是......

预防网络诈骗 提高警惕 原以为是上天的眷顾 终于在最需要的时候 遇到了那个“她” 实际自己却是待宰的“羔羊” 本以为倾囊相助会有所回报 没想到却是落得人财两空 近日,三元公安刑侦大队通过伏击守候,成功抓获1名涉诈犯罪嫌疑人邱某,并追回被骗价值1.4万元的手机。 冒充女性实施诈骗 近日 群众廖先生到刑侦大队报案称 今年7月在某聊天软件上 认识一名自称是女性的...

第六届两岸融合发展论坛在三明举办

20日,第六届两岸融合发展论坛在三明市举办。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郑建闽,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宝金出席论坛并致辞。 郑建闽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系列重要讲话为两岸关系发展指明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的目标任务,为高质量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带来新机遇。深化两...

两岸融合发展论坛在福建三明举行

中新社福建三明8月20日电 第六届两岸融合发展论坛20日在福建三明举行,主题为“新形势下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两岸近百位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参加。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与会者就当前两岸形势、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经验与启示、产业融合及乡村振兴等议题进行研讨。论坛期间,部分专家学者将赴泰宁,考察调研台胞台企融入大陆新发展格局及闽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