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个各项工作成绩常年垫底的山区乡镇,让许多人避之不及;如今,游客纷至沓来,一批批外出青年返乡创业,财政收入近几年以年均126%的速度增长
诗和远方就在赖坊
空中俯瞰赖坊镇古民居。陈汝辉 摄
核心提示
“不慌不慌,还有赖坊!”这是曾广泛流传于清流县的一句话。
这是赖坊镇曾经的无奈:作为离县城最远的乡镇之一,招商引资困难、经济结构单一、劳动力大量外出……一系列不利因素使其在全县13个乡镇中常年垫底。
如今,这里已是别样光景:每逢春季,漫山遍野的樱花竞相怒放,游客在粉红色的花海里赏花品茶;一批批外出青年返乡创业……成绩也愈发亮眼。
现在,大家都自豪地说:“不慌不慌,我在赖坊!”
跨越海峡
一个清朗的夏日早晨,从清流县城向东南出发,经历约一个小时的车程,便可抵达一片种植着30万棵樱花树的绿色海洋。
“这里的气候适合种‘红粉佳人’樱花,花朵更加鲜艳,病虫害少,花量也多20%,全国各地的‘红粉佳人’大都出自这片樱花基地。”说话时带着满脸自豪的白发老人叫简文通。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老简的主要业务是卖苗木。自从这片樱花海走红了以后,他走上了卖风景的新路。2021年以来,每年春季樱花盛开的时候,平均有20万人次游客涌入赖坊镇的这片樱花海。老简的生活从此改变。
从小在台湾乡间长大的他,对田园风光十分向往,尤其钟爱樱花。多年前,他在台湾省新北市开辟了一座占地50多亩的“大熊樱花园”,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赏樱地。可这点面积,与他心中的梦想仍有不小距离:“我想要打造一个世界级的赏樱基地。”
2011年,老简偶然结识了一位清流人,在其盛情邀请下,他来到清流考察。这次访问让他欣喜不已:这里不仅有与台湾相近的环境气候,还有多达2000亩的荒山;再加上2009年设立的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优惠电价、土地流转优先续租等优惠政策支持,而且这里的人很热情好客。
2012年开始,老简陆续从台湾带来30余个樱花品种进行试验:第一批种植18个品种约300亩的樱花,最终只有6种顺利长大。可正是这6种樱花,让他真正感到,自己在清流扎下了根。
选育品种是个漫长的过程。创立之初,出售用于园艺观赏的优质苗木,成为维持樱花园日常运转的唯一选择。6年后,漫山遍野的樱花在山中泛起粉色的云雾。“卖了这么多年的花苗,是时候该换换花样,卖卖风景了。”老简说。
在不断扩大种植、改良品种的同时,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老简开始打造更适合观赏的樱花园:10公里长的樱花大道建起来了,与赏花相宜的文化景观融进来了。如今,这个樱花基地拥有红粉佳人、香水樱、大丰樱、中国红、八重樱、牡丹樱等18个品种30多万棵樱花树,“福建樱花海”声名远播。
两年前,儿子简世和、儿媳李秋银也从台湾来到清流,从老简手中接过了打理樱花园的责任。看到老简十几年来亲手养护而成的花海,两人读懂了父亲的热爱,并愿意将其传承下去。
年轻人带来了新观念。夫妻俩尝试着把樱花树矮化做成梅花鹿、铃铛等各种造型的盆景,放上货架;做好林内的空间规划,满足游客树下野营、泡茶赏花等多种需要,以提升游客体验……
“平时卖苗木,花季卖风景,从大花园到小盆栽,我们希望把美丽传递给更多爱花之人。”李秋银分享着她的“樱花梦”,“希望未来能吸引更多国际友人来看看中国樱花,把清流的樱花推向世界。”
走红之前
对游客而言,樱花海的走红是突然的;对亲历者而言,有偶然更有必然。
“在过去要是错过班车,一等就是一天。当初,我是靠着一辆自行车才蹬进镇里的。”回想起20多年前的赴任经历,赖坊镇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黄勇不禁摇头。
这只是冰山一角。赖坊,各项工作成绩常年垫底,想要发展却不知从何抓起,前途一片迷茫,曾让清流县许多干部避之不及,大家都害怕被分配到这个穷乡僻壤。
转机,出现在2014年。
那年春节,以往路上连碰上熟人都算难得的赖坊镇,竟出现了不少生面孔。他们三五成群,挎着背包拎着相机,遇着村民就上前询问:往樱花山怎么走?
彼时,简文通的樱花园尚处于起步阶段,种植面积仅800亩左右,主要进行樱花品种的试验种植。可“赖坊有樱花”的消息还是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开来,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前来。
“这可不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特色产业?”正是这些一张张生面孔让镇干部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他们迅速和简文通取得联系,希望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樱花品类,力争发展樱花游。双方一拍即合。随之,樱花园规模逐步扩大,至2018年,樱花园已初具规模。
2021年的春天,赖坊已全然没有之前冷清的模样:乡间小路车水马龙,小镇交通一度瘫痪;樱花山上人来人往……樱花园,突然就火了起来。
“突如其来的爆火,既为我们注入发展文旅的信心,又为下一步发展提了个醒。”镇党委书记许伟超发现机遇背后的问题,樱花园景色优美,却缺乏一个景区所需要的配套硬件设施。如何做好服务,有效提升游客的旅行体验?成为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新难题。
以前,山上全是泥泞的机耕道,运输苗木还行,但不适合让游客行走。于是,当地政府出资铺设了水泥路,整合各项资金陆续投入3000余万元,对镇内停车场与主干道进行扩建、整修,设置接驳观光车,并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与瞭望塔等,为游客出行、游览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
“景区的每一块指示牌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可以看到赖坊游玩攻略,包含景区介绍、路线导览以及特色活动等。”镇党委副书记叶吉清说,“游客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阅相关信息,自由规划行程。”
对政府的暖心服务,李秋银颇为感激:“从荒山到景区,每当樱花园有什么问题,当地都会全力以赴帮忙解决,否则,单靠我们一家几口人,怎么有办法接待几十万人次的游客?”
为更好地打造品牌,当地政府引入第三方运营公司,深化“政府+运营公司+台资企业”模式,规划樱花季特色文旅活动。相关业态收入由政府与运营公司平分,门票收入台商占50%,政府与运营公司占50%。
“同时,我们鼓励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小院,开办农家乐、乡村民宿等,满足游客食宿需求,丰富景区业态。”黄勇说,政府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制定相关规范,就卫生环境、菜品设置等方面为村民提供指导,并协助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樱花山火热的人气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动力。山坡上,村民们售卖的清流农特产品吸引游客驻足挑选;山脚下,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方便游客大快朵颐。“干得好的餐馆,在旺季一个月就能挣7万元。”
除了樱花园,始建于1022年的千年古村落也是赖坊的一大亮点。“这座2008年就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古建筑明珠也值得更多人的瞩目。”叶吉清说,依托火热人气,在运营公司统一规划下,串联起樱花园、赖坊古民居、南山茶园等特色景区,设计一站式游玩路线,集生态、文化、研学、康养于一体的赖坊生态康养区逐步打造成形,这颗明珠正逐步焕发出更绚丽的光彩。
盛夏时节,由福建省作家协会牵头组织的“太极水城 怡养清流”美丽乡村采风团闻讯而来,一睹千年古村的风采。精妙绝伦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来访的作家们大呼“不虚此行”。
“我是第一次来赖坊古民居,古村落的街景、古建筑的砖瓦无不展现出当地独特的文化印记。”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一级文学创作傅其祥分享了自己的见闻,“这里的古民居保护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厚重典雅的乡土文化值得被更多人看到,相关旅游路线的设计推广也恰逢其时。”
如今,福建·清流(赖坊)樱花文化旅游季活动已成功举办4届,樱花园的报道连续3年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在樱花园这一引擎的强力带动下,赖坊的文旅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21年以来,赖坊镇接待游客从12万人次提高到30万人次,年均增长7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从1008万元提高到3551万元,年均增长126%。
回乡回乡
以樱花园为代表的文旅产业带动了赖坊镇的发展,也吸引着在外奋斗的青年回乡创业,马非正是其中一员。
经营着建材公司的马非,过去常年在外奔波,可对故乡火热的樱花节早有耳闻。“原本打算蹭蹭今年樱花节的热度,回来支个小摊,卖些特色小吃与饮料,靠快捷式餐饮挣波快钱,没想到因为一单生意改变了计划。”
作为完善南山茶园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南山村茶餐厅被修建起来。当时,马非承包了茶餐厅的室内装潢业务,乘车抵达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让他不由得停下了脚步:远处青山环抱,环山而栽的樱花林清晰可见;近前建筑整洁气派,虽还未正式完工,但各类设施已整备齐全。
优美的景色和现成的场地,还有这么大的流量,为何不留在家乡试试?他随即邀来三五好友,实地考察走访,盘算着投资兴业的可行性。大伙都十分看好茶餐厅的经营前景,随即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了解相关手续与政策支持后,决定承包下茶餐厅的经营权。今年2月,南山南主题餐厅开张营业——几位年轻人回到家乡,正式追寻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龙年春节,随着樱花季一同到来的,还有蜂拥而至的赏花大军。
“从下午1点一直忙到傍晚6点,几乎一刻不停。”回忆起春节假期的火爆场面,马非的脸上满是兴奋,樱花季带来的巨大人流出乎他的意料,平均一天能有2000多人,正月一个月的收入就达到60万元。旺盛的人气激起伙伴们的信心,大家忙着提升服务、上新菜品,有时连吃饭都顾不上。
“开门红”固然令人欣喜,可也暴露出不容忽视的弊端——樱花的花期只有一个月左右,之外的时节,餐厅要如何吸引客流、维持经营?
马非和伙伴们早有自己的想法。
“周边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利用得当的话,就是一处处独一无二的景点。”站在餐厅的露台上,他指着远处的山野:参差有致的山路与流水潺潺的河流,是天然的小型山地越野场;茶园附近的池塘草地,是夏夜观赏萤火虫的绝佳露营空间;不远处的300亩田地,可以在农闲时节承包下来栽种油菜花,打造一片小型“黄金花海”。
“现在的年轻人更钟情于贴近自然的原生态旅游,喜欢在社交媒体分享生活,我们想做的是因地制宜地打造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打卡点,满足不同的需求,填补樱花季后本地文旅市场的空白。”马非说。
赖坊旅游的另一大网红打卡项目,是一张色彩缤纷的明信片:构成图案主体的六枚印章上,各画着赖坊的一处特色景点或地标建筑,依次盖章组合后,一幅微缩的“赖坊印象”跃然纸上。这在今年春天掀起了一波刷屏热潮。
“下一步,我们希望与周边各个景区联动,将赖坊的非遗文化等元素融入创作,共同打造别具一格的赖坊文旅新IP,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特色文化,留下专属记忆。同时,借助餐厅平台,为本地的红衣花生、豆腐皮等农副产品带货,让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认识赖坊、认识清流,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谈及未来,马非充满信心。
马非和他的小伙伴团队并非个例。
2021年,陈家村的沈俊文回乡创办了清流县南堂采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主营简易家居生产,给国内外跨境电商平台供货,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
2022年,小有成就的“老青年”赖福兴返乡创立了清流县科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清流县兴成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打算在“生态农业+文旅”上闯出路子;
年过半百的林土标看中家乡的丰富资源与发展前景,回乡兴办三明源农环保农品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新解法,属全市唯一;
……
对他们而言,返乡,既是反哺家乡,也是为自己在乡村振兴时代大潮中找到的另一个新舞台。
“现在,那句老俗语应该叫‘不慌不慌,我在赖坊’了。”见证赖坊逐步摘掉落后帽子的黄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来源:福建日报记者 罗昱伦 通讯员 吴火招 巫建辉)
清流县赖坊樱花园盛放的樱花(资料图片) 陈汝辉 摄
身穿汉服的游客来到赖坊古民居打卡。 黄辉进 摄
樱花季,来南山村茶餐厅用餐的客人络绎不绝。(资料图片) 马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