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三明新闻  >> 正文

一黑一白,三明尤溪这个产业有“钱”景!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福建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3.5亿元!”在尤溪县洋中镇后楼村食用菌养殖大棚前,村党总支书记林城的语气带着骄傲,“这只是村民在后楼村信用社的存款,不包括存在别处的。”后楼村的“民富”,靠的是村里“一黑一白”的富民产业——黑木耳、香菇为主的“一黑”,银耳、绣球菌为主的“一白”。

5月27日举行的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强调,要坚持以县域为重点,统筹城乡规划布局;要做好“土特产”文章,精准培育乡村富民特色产业。这为后楼村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动力。

食用菌产业是尤溪县特色优势产业。20世纪90年代,尤溪成为全国11个食用菌产值超亿元县之一,2021年被列入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福建珍稀食用菌产业集群县。后楼村打造了集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废料回收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有我国最大的银耳瓶栽工厂化生产基地,银耳日产14万瓶;是全省最大的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基地,黑木耳年产800万袋。近年来,后楼村先后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黑菇+白菇 都是富民菇

阳光被黑色塑料膜隔绝在大棚外,空气中弥散着木屑发酵的味道。现在不是种黑木耳的季节,51岁的村民郑秋云来看看大棚里龙爪菇的生长情况。这里是尤溪县祥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种植基地。

“我种食用菌十几年,去年收入超过15万元。靠这些菌菇,供两个孩子上了学、买了房。”郑秋云和丈夫老陈每年种黑木耳5万袋,还和其他社员合种了40万包龙爪菇,拿一份工钱,又拿一份利润分成。合作社里她的收入算中流,有人多,两夫妻能种10万袋黑木耳;也有人少,“78岁的老太,每年黑木耳种上1万袋,轻松赚2万元来花,也不错”。

作为全省最大的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基地,后楼村年产黑木耳800万袋。“2011年我们去浙江取经、引进黑木耳种植技术的时候,没想到能有这个量。”合作社社长陈盛益是村里最早种植黑木耳的人之一,当时全村只有7户人家“敢吃螃蟹”,种植总量才7万袋。如今,村里种植黑木耳的有300多户。全县从事黑木耳生产经营的农户则达2600多户,黑木耳栽培总量突破7000万袋,产值突破3.5亿元。

户户参与,种黑木耳没有门槛吗?“有门槛就跨过去。”尤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吴光明介绍,一朵黑木耳的“出生”要经拌料、制袋、灭菌、接种、培菌、打孔、下地、摆场等诸多环节,其中一些环节有技术、设备要求,村民单家独户做,“搞不好就要赔钱”,但社会化服务体系给农户托住了底。

2019年尤溪县将黑木耳产业纳入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试点,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方式,实现“统一原料采购、统一配方制棒、统一菌棒规格、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品牌销售”,并推出“福菌贷”“菌农贷”等金融产品、制定《尤溪县黑木耳保险实施方案》,为村民种植黑木耳降门槛、降成本、降风险。“通过订单式托管服务,合作社将菌棒制好再交给村民各自管理,菌棒成本比村民自主生产节省0.2元/棒、增产5~10克(干耳)/棒。”吴光明说。

与黑木耳的小农户栽培模式不同,后楼村“一白”主要靠工厂化生产。

“鲜银耳有花香,闻到了吗?”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育菇室里水汽氤氲,陈列架上摆着几万只瓶子,每瓶开出一朵淡黄色的“花”。祥云生物是全国首家实现瓶栽银耳工厂化的企业,日产银耳14万瓶,鲜菇40吨,年产量占全国10%,年产值达1.2亿元。

2013年,祥云生物落户后楼村。“这些年,实打实发出1.3亿元工资。”祥云生物厂长方茂文说,“200多名工人,绝大部分都是本村人。后楼村大,好招工,村民种菌有经验、有感情。”做鲜耳采摘的陈巧妹在这儿工作了七八年,平均每月工资5000元。“在家门口工作,有收入、有时间,还结识了一群姐妹。”陈巧妹家里有3个孩子,这份工作时间自由,让她能兼顾工作和家庭。

“食用菌产业要持续带动村民增收、乡村振兴,就要不断转型升级。”尤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詹涛介绍,近年来尤溪持续在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鼓励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除工厂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外,还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设施化栽培,建成千亩香菇、秀珍菇设施栽培基地,成为全省最大的香菇菌棒出口基地;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以黑木耳、香菇、银耳、灵芝为主的食用菌实现精深加工出口,推进食用菌产业链延伸,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经验+理论 种植精细化

一丛丛菌菇,让乡亲们走上致富路;一项项技术创新,为致富路保驾护航。

今年2月,尤溪县食用菌协会发布《尤溪黑木耳栽培生产技术规范》,对过去10多年尤溪的黑木耳栽培生产经验进行总结。“《规范》里的‘清洁化干制’步骤,正是我们总结经验、提升品质的一大秘诀。”尤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杨彬自豪地说。

秘诀的总结,来源于一次偶然的发现。

2018年在浙江考察过程中,菌菇市场上的一个鲜明对比吸引了杨彬的注意:产自浙江的木耳,朵朵圆润饱满,富有光泽;相比之下,产自福建的木耳则显得有些干瘪黯淡。通过分析研究,终于在晾晒方式上找到了原因:尤溪农户大多习惯将采收的木耳堆放在房前屋后曝晒,地面的粉尘、翻动时的磕碰让木耳的品相受到损伤,单面透风产生的水汽积聚令木耳光泽黯淡。为了弥补这些生产短板,杨彬和同事经过不断尝试,探索出新方法——用晒架晒菌。

“在专门的场地,用晒架对木耳进行晾晒、阴干,不仅环境更加清洁,充足的通风还有效提高了成品的光泽度。”杨彬介绍,户外大棚也进行了相应改造,将原来的单层膜换为“黑白”双层膜,养菌时黑膜覆盖营造合适环境,晾晒时撤去黑膜保障充足光照。“不用时时翻、天天收,既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又提升了木耳的品质。”

清洁化干制只是农技优化的一个缩影。农业专家和生产农户基于种植经验,总结出培养基木屑烘干、晚间定时喷水等“生产小技巧”,尤溪木耳品质得以提升,外地采购商随之纷至沓来。

县里的相关规范编制完成,在杨彬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基层偏向实践经验的总结,却没有科学理论的验证,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发挥“1+1>2”的效果。

2011年,尤溪县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建设国家食用菌品种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深化产学研协作,为实践经验提供理论支撑。

实践经验得到了理论支持和数据论证。以往为解决菌种老化问题,农户采取“土办法”:提前将菌种放在18摄氏度的空调房里“冷藏”,在接种前一天拿出来。方法效果不错,可没人“知其所以然”。福建农林大学陶永新教授团队通过对菌棒摆袋模式、环境温度及产量稳定性进行研究,探索菌菇生长的奥秘,研究成果《不同摆袋模式对黑木耳菌袋温度稳定性和产量的影响》发表于《食用菌学报》,“土方法”摇身一变,成了栽种“新模式”。

“为菌棒喷水的时间由气温高低决定,之前大家都是凭经验操作,闹出不少笑话。”杨彬说,甚至有农户在下霜时仍给菌棒喷水,造成菌棒腐烂。通过与学校专业团队的合作,菌棒生长温度曲线图被绘制出来,什么时间段、什么温度该喷水一目了然。“现在农户只要用温度计测出菌棒温度,对照曲线图后就可把握喷水时机,不仅方便还效率高,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今年3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成立“沪明合作-尤溪专家工作站”,向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引进市级科技特派员1名,借助沪明对口合作机遇,尤溪食用菌产业发展迎来新阶段。

“产业振兴,尤溪县不止有食用菌。”詹涛介绍,尤溪县将全县15个乡镇分为3条区域发展产业带,上游区域发展金柑、林下经济等,中游区域发展茶叶、蔬菜等,下游区域发展食用菌、渔业等;重点发展茶叶、食用菌、畜禽、果蔬、油茶、笋竹6个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布局。2023年,尤溪县六大特色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均突破10亿元,总产值达186.3亿元。

来源:福建日报

相关新闻
聊天记录曝光!三明警方揭秘网络“约炮”诈骗全过程!

一天,市民张先生在浏览手机网页时,看到有引导“约炮”的弹窗,于是就点击下载了“约炮”软件。来看看他是如何一步步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 骗子分工明确,紧接着换了一位导师来对接张先生实施诈骗。 至此,张先生终于发现自己被骗,随后来到公安机关报案,共计损失7万余元。 警方提示 1、此类诈骗是骗子利用弹窗广告、交友平台等发送虚假链接、诱导受害人点击下载...

三明9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复

日前,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一批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其中,涉及三明市所辖9个县(市)。具体如下: 进一步推动永安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交通物流枢纽城市; 推动明溪县打造“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生态旅游城市; 推动清流县打造氟新材料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高地、山水园林城市; 推动宁化县打造闽赣边界区域性节点城市、文旅融合城市; 推动...

三明将承办省运会,争取到6000万元补助

5月24日,市财政局下达第十八届省运会三明市筹备委员会补助资金6000万元,主要用于省运会比赛场馆建设和提升改造、人才引进及备战、竞赛器材购置、新闻宣传等,全力保障第十八届省运会的筹办工作。 补助资金由市财政局会同体育部门,通过积极向上对接汇报,全力争取省财政厅提前安排三明市。 该补助资金的提前下达,将有效缓解三明市承办省运会前期准备工作的资金压力...

“医改是接力赛”——国家卫健委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新华社南京5月23日电 题:“医改是接力赛”——国家卫健委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邱冰清   福建三明医改积累了大量经验,各地近年来因地制宜学习借鉴。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取得了哪些效果?还有什么堵点、难点?国家卫生健康委23日在江苏省盐城市举行新闻...

古田: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小菌棒绽放“致富花”

孟夏时节,走进古田县大桥镇的一家食用菌生产企业,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在种植车间里的菇架上,菌棒上绽放朵朵洁白的“银花”(如图),经过40多天的生长,这批银耳将陆续采摘上市。   “车间里能够实现对温度、湿度、含氧通风的智能控制,这种环境下产出的银耳,朵型大、产量高、...